甘巴拉,难说再见

摄影并撰文/郭超英 李芃志 朱元强

王清江和王胜全(左)相拥告别。
 
老兵们在甘巴拉升起国旗,将对祖国的忠诚、对阵地的热爱融入灵魂。
 
王清江向阵地值班的战友敬最后一个军礼。

“白云飘不过你呀,甘巴拉!鸟儿飞不过你呀,甘巴拉……”歌声中,魂牵梦绕的甘巴拉近了。

车窗外,山顶的迷彩雷达保护罩越来越清晰,看着这无比熟悉的场景,王清江既激动又伤感。

作为西部战区空军驻藏某雷达旅的一名报务员,王清江16年的军旅生涯,有14年是在甘巴拉雷达站度过的。

14年的时间,足以让他把进出甘巴拉的60公里山路、199道险弯,以及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像一帧帧画面般牢牢锁进脑海。

但这回,他第一次不是以军人的身份——出发前,他刚刚卸下了四级军士长的军衔。与王清江同行的,还有该旅另外11位即将离开军营的雷达老兵。他们与王清江一样,都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高原雷达站,有的在甘巴拉,有的在那曲。

甘巴拉阵地海拔为5374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每年无霜期仅为4个月,气温最低时室外温度可达-40℃,每年有长达9个月的大风,最大风力可达10级。甘巴拉雷达站是所有驻藏雷达兵仰望的一座精神高地。前不久,旅党委在宣读退伍命令之后,专门组织12名退伍雷达老兵同上甘巴拉,帮他们完成向精神高地告别的夙愿。

1小时后,老兵们登上雷达站主峰阵地,大口地呼吸着甘巴拉上稀薄的氧气,深情地凝望这片营盘,将皑皑雪原、巍巍山石、高天流云,将眼中的一切,留在镜头里,烙进心里。

王清江静静地走遍阵地的每一个角落,重温14年来在此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生怕这些细节有一天会随着岁月淡去。

在这里,每一种困难都是一种磨砺,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洗礼。王清江就是在这里,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成熟稳重的戍边老兵,铸就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新高度。

阵地阳光棚的荣誉墙边,在甘巴拉戍守了21年的老兵王胜全给退伍老兵们讲起甘巴拉的故事。看着熟悉的人,听着熟悉的事,在甘巴拉工作了8年的退伍老兵汪大鹏,禁不住泪流满面。他转过身抓住王清江的手,泣不成声:“班长,真不想离开,永远不会忘记!”

在这些退伍老兵中,23岁的卫生员兼枪械保管员杨锐年纪最小,在甘巴拉工作的时间最短,只有5年。此刻,他蹲在地上,用粗糙的手反复抚摸石碑上“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几个字,内心翻腾着许多情愫,口里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一次登上甘巴拉的老兵刘海军,来自海拔3900余米的藏北某雷达站,此刻心里充满了遗憾。

他遗憾自己当初没有被分配到甘巴拉。“但我最遗憾的是没能留下来继续当一个兵。”说完这句话,刘海军背过脸去,怕别人看见自己眼中的泪水。

再摸一回操作的按键,再望一眼旋转的雷达,老兵们徘徊在甘巴拉阵地上,久久不肯离去。

这个场景,将永远留在雷达老兵们的记忆里。

老兵们为埋葬在甘巴拉的老副团长张在安墓地堆砌玛尼堆。
 
甘巴拉的故事还没听完,退伍老兵汪大鹏早已泪流满面。
 
离开前,老兵们向甘巴拉基金捐款。

编辑/刘欣欣 学员 胡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