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忧患之思 砺胜战之刃
—— 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飞行团投身改革强军实践见闻

摄影并撰文/记者 李三红 陈国全 刘亚迅 特约记者 高宏伟 周启青

南方某军用机场,热浪逼人。

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飞行团飞行准备室内,团参谋长朱建军和大队长王兵正在研究下一周的训练计划。

几天前,该团组织了一场跨昼夜飞行训练,在朱建军和王兵的率领下,多批次战机连续出动,成功对“敌”舰艇编队和岸上目标进行精准打击。

谈起那一次任务,飞行员白胜很兴奋:“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起飞,低空穿云、突防,打得真过瘾!”

这是一场最大作战半径突击突防训练,团领导率先驾机升空,机群准时抵达预定海域上空后,战机从数千米高空急速下降,直逼海面。

对于此次演练场景,飞行员们记忆犹新:飞行中,气流极不稳定,操纵难度大。夜间飞行,周围漆黑一片,没有任何参照物,极易造成视觉疲劳,还要避开海岛和高大船只,加上无线电静默,可能发生迷航或产生飞行错觉,安全压力极大。

空中机动。

风险再大也要练!面对安全压力,团里科学组训,飞行员个个练就了“浪上飞”的本领。目前,全团飞行员100%具备突击突防能力,90%的飞行员具备最低气象条件下起降能力。

一次跨昼夜飞行训练,飞行员蒋江涛和后舱领航员赵明月驾驶战机爬升,突然舱内主告警灯一闪,左右仪表板灯光全灭,高度表、速度表、平显均无显示,座舱漆黑一片。

两人临危不乱,凭借着对飞机座舱的熟悉记忆,硬是通过“盲”操,将飞机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

有一次,该团转战千里赴陌生海域,担负打击移动靶标的任务。在茫茫大海上,要捕捉并击毁目标,犹如大海捞针。该团参演兵力反复模拟训练,终于找到了精确打击的诀窍,成功击中靶标。

不久前,该团数架战机按计划进行飞行训练,突然接到命令:飞赴某空域,与兄弟部队展开“背靠背”作战演练。

演习空域完全陌生,目标编成、批次未知,目标海域、方位未知……自主建立攻击航线、临时计算目标距离、快速选择打击武器,近似实战的对抗让飞行员感受到了浓浓的硝烟味。

作为突击兵力,飞得低、时间长就一定能突破对手严密的防守吗?

战机掠海突袭。(摄影/陈 辉)
飞行员整装待发。
地面演练战法。

对此,他们主动作为,与某防空旅开展对抗演练。你练防空,我练突防,对抗结束,复盘战局,谁先发现、谁先开火一目了然,作战能力高低立见分晓。

去年以来,该团利用训练协作区,打破军兵种界限,经常与雷达、舰艇、特种机部队开展联合对抗演练,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大强度的战术课目。

一次次互为对手的较量后,对抗双方均获益匪浅:一个个“短板”被发现,一个个难点被攻克,一个个新的战斗力增长点被发掘,飞行员在复杂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有人对于部队面临改革、编制结构和人员面临调整变化,心中有些担忧。可在该团飞行员看来,改革大考面前,自身最迫切的问题是能力升级。

模拟飞行训练室内,飞行员们神情专注,与“敌机”空中格斗,激战正酣。显示屏幕上,记录着你来我往的一招一式,而汗水早已浸湿了飞行服……

墙壁上,张贴着“海空卫士”王伟、“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的照片和事迹介绍,也悬挂着一句警思:“面对强敌,我们能战之必胜吗?”

海天间,这些曾与王伟、张超并肩战斗的“空中雄鹰”,振翅高飞,砥砺着能打仗、打胜仗的胜战之刃……

战机大强度出动。
英姿勃发的飞行员。
飞机“战伤”抢修。
双机挂弹空中巡航。(摄影/庞龙勋)

编辑/李三红 学员 孙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