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胜利的天空
——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培养空军首批“双学籍”飞行学员掠影

摄影并撰文/李幸华 王志佳 李东庚 特约记者 曹占礼

6月5日,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机场上空战鹰轰鸣,17名“双学籍”飞行学员以标准的飞行动作完成考核课目,优秀率达到100%。至此,“双学籍”飞行学员完成高教机训练顺利毕业。

建立军队院校、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制度,是空军探索选拔培养飞行员新渠道的举措。2012年,空军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这批学员分别在3所高等学府完成了公共基础课和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2015年7月,他们结束地方大学的学习,来到空军航空大学进行1年的航理学习和飞行训练。2016年6月,转入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进行理论学习,8月初进入该院某旅进行高教机训练。

该旅针对“双学籍”飞行学员知识储备丰富、综合素质较强的特点,专门成立“双学籍”飞行学员课题研究小组,探索实战化条件下高学历学员的培养模式。按照“教学方法向提升能力转变、地面准备与飞行实际贴近、能力培养为战斗力生成奠基”的原则,积极探索教学训练创新,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备。他们组织大逆风、大侧风、低能见度和多课目穿插、大强度训练,探索空中机动目标攻击带飞训练方法,着重培养学员态势感知、自主决策、任务管理和风险防控等能力。

2015年,空军试训新的高教机训练大纲,该旅是试训单位之一。与老大纲相比,新大纲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战术基础训练比例大幅增加。为保证学员培养质量,训练大纲对每个课目所需达到的标准都划定了上限和下限。

标准越高,难度越大,风险也越大。该旅偏偏选择与自己过不去,每一个课目都要求飞到上限!“只有把动作飞到上限,空战中才可能占据有利态势。”该旅领导说,飞行院校是学员打基础的地方,只有用最高标准才能练就最过硬本领。

从难不意味着蛮干。该旅专门建立逐级监控、按流程把关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旅、大队、中队和教学组四级监控机制,保证训练质量和安全。如今,入学时稚嫩的“雏鹰”已经羽翼丰满,沉甸甸的飞行等级证章见证着他们从“学霸”蜕变成“空霸”的历程。不久后,他们将展翅高飞在祖国的蓝天上,成为真正的战斗员。

“双学籍”飞行学员进行夜航单飞训练。
“双学籍”飞行学员获得飞行等级证章。
学习飞行理论,研究飞行参数。
准备起飞。
驾机刚刚落地,立即针对飞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讲评。
“双学籍”飞行学员飞行前进行地面演练。
飞行技术考核前,“双学籍”飞行学员信心满满。
意气风发的首批“双学籍”飞行学员。

编辑/宋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