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中国呼唤强健的精神

 

李学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100年前,即便是最先进的中国人,恐怕都不会想到、也不敢想象,今天的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责任、也更有条件,推动国家的崛起,实现民族的复兴。

担当,需要硬的实力,也需要“硬”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强健的精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轻生死、重然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中华文明的源头上,就流淌着刚健强劲的血脉。这血脉,化为破釜沉舟的背水一战、龙城飞将的铁马雄风,化为“宁为百夫长”的边塞咏叹、“横戈马上行”的抗倭壮举,更化为“万水千山只等闲”“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人间史诗。无论岁月怎样流转,一个特征十分鲜明,那就是崇军尚武、绵绵不绝。

纵观历史,尚武精神往往与国运兴衰紧密相连。中国大地上,南方政权多为北方政权所灭,不能不说与此有关。世界历史上,所谓先进文明屡屡被“野蛮人”征服,许多也源于尚武精神的缺失。当一度精神强健的罗马人沉湎于温热的澡堂,当曾经策马扬鞭的八旗兵热衷于提笼架鸟,国力衰微、政权倾覆已是精神孱弱、意志退化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机遇又一次摆在中华民族面前,这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不能再次错失。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强健的体魄,更需要强健的精神——以崇军尚武为鲜明特征的自强不息、昂扬进取的精神。当然,崇军尚武并非穷兵黩武,中国自古武德第一,崇军崇的是将士用命、舍家卫国,尚武尚的是英勇不屈、坚韧不拔。

然而,承平日久,鼓角争鸣已淡出人们的生活,英雄身影渐入历史的深处,在迎接大变革的历史关头,这一代中国青年还在燃烧着先辈曾经沸腾的热血吗?

盛夏时节,征兵站报名的火热,毕业季,大学里携笔从戎的身影,给了人们肯定的答案。物质可以不断富足、生活可以渐次精致、学历可以不断升级、选择可以日益多元,但 “三十功名尘与土”的壮怀激烈不会消磨、不容消磨。当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青年以报国为荣、以从军为念,当全社会唤起崇军尚武的精神力量,民族复兴,不可阻挡!

和平崛起,是我们的追求与梦想;直面血火,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强军兴军伟业,呼唤我们勠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