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
 

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对此,当时很多人、很多国家是不相信的。

1950年10月25日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让世人终于相信,中国人民“站起来”变成了现实。

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我军打出国威军威,赢得辉煌胜利,让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经过5次大的战役以及后续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联合国军”从中朝边境打回到三八线,打回到谈判桌前。对于这一伟大胜利的意义,彭德怀元帅曾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油画《激战松骨峰》(作者:孙立新)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在出国前举行誓师大会。
1950年冬,美国飞机轰炸新义州,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
雄赳赳,气昂昂,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在敌人炮火下运动接敌。
1950年11月,志愿军攻克云山。
朝鲜老大娘向志愿军战士控诉美国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对敌军实施战略反击,收复“三八线”以北(除襄阳)的全部失地,迫使敌人转入防御。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发起第三次战役,突破敌军的“三八线”前沿阵地,
解放了汉城及“三七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1951年1月27日起,中朝军队在西线汉江南岸地区进行坚守防御,在东线横城地区诱敌深入,
对敌军的全线反扑实施反击。图为抢占兄弟峰的英雄战士举枪欢呼胜利。
在高浪浦里战斗中,志愿军炮兵向敌射击。
为了补充挖坑道所用炸药,志愿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从未爆炸的炸弹中掏取炸药。
巨林川战场一角。
1951年11月,8架敌机轰炸志愿军伤员转运站,文工团员解秀梅冒着生命危险,从起火的房子里抢救志愿军伤员。
铁道兵修筑朝鲜秃鲁江第四桥时,正值洪水期,官兵们在激流中竖立钢轨架,搭设浮桥。
上甘岭阵地一角。
志愿军战士近战歼敌。
攻占杏亭南山的战士们,在阵地上欢呼胜利。
抗美援朝期间,我军涌现出一大批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英模人物。上图分别为英勇
战斗奋不顾身的黄继光(左)、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画像。
1950年11月29日,特级英雄杨根思带领一个排坚守小高岭阵地,打退了敌人数次反扑。
战斗到只剩下他一个人时,他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志愿军某部指挥员在向部队布置作战任务。
朝鲜人民深情欢送志愿军归国部队。
朝鲜男孩李清焕不慎掉进冰窟,志愿军某部工兵连战士黄治富奋不顾身地潜入4米深的水中,将其救出。
图为黄治富(左)和李清焕(右)。
75岁的朝鲜李大娘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志愿军战士张喜武拥抱告别。
列车驶过鸭绿江畔的凯旋门,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