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路上好战士
——记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黄草岭功臣连”车长王锐

摄影并撰文/特约记者 李大勇 张永进 彭 希

通讯员 周钰淞 丛纬义 王佳寅

人物档案

王锐,中士,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黄草岭功臣连”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被南部战区陆军评为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所在809车组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王锐(左)悉心向新驾驶员传授经验。
王锐驾驶战车进行海上射击,一击命中。

岭南黎明,一辆新型两栖突击车冲出掩体,过险路、涉水域,履带飞转、泥水飞溅。

加速、加速!通过仅比履带宽5厘米的车辙桥时,几十吨重的战车因巨大惯性飞离地面。紧接着,“咣当”一声,不偏不倚,正好落于下方窄轨上。没有任何停顿,战车随即高速前冲,一举突破“敌”火力封锁……

望远镜里,战车一侧“809”字样依稀可见,指挥员不禁感叹:“又是王锐!”

没错!驾驭指挥该战车的战士,正是“黄草岭功臣连”809战车车长王锐。

入伍以来,王锐从水际滩头起步,把能打胜仗的使命扛在肩上,把强军梦想融进战位,一次次经受转型砥砺、一次次沐浴硝烟成长,奏响了一曲忠诚战士勇当强军标兵的精彩乐章。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王锐(中)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战友。
王锐(左)进行蒙眼高射机枪分解结合。(摄影/于逢源)

手中技能练成“必杀绝技”

在装甲兵眼里,装甲兵驾驶、通信、射击这三大专业的特级证书,是他们眼中的“最高等级”标志,如同拳击手的“金腰带”、飞行员的“金头盔”。

王锐拿下第一个特级证书,是在2015年6月。考核当天,雨雾朦胧,参考者须连续通过3.5公里长的13组限制路和障碍物。通过高1.5米、斜35度的障碍土坡时,要求战车正向抵近、精准过顶、平稳着地。慢了,会成为高处的“活靶子”;快了,战车在惯性作用下易冲出坡顶落地,砸断扭力轴。

只见王锐驾驭战车顺坡飞驰,没有丝毫减速。众目注视下,战车在坡顶戛然而止,车体像天平一般瞬间平衡,车头再轻轻下探,车身俯贴坡面,“轰隆”一声绝尘而去。

“能把装甲车开到这个境界,简直神了!”眼前的一幕,让在场的官兵赞叹不已。

5年来,王锐见证了强军兴军的加速推进,亲历了练兵备战的如火如荼,目睹了部队天翻地覆的变化,内心强烈的使命感催促着他一次次发起突击。

王锐驾驶的某新型两栖突击车,是我军实施水际滩头突击的主战装备。他将4张电路图贴在墙壁上,一有空就默画背记,500多组参数刀刻石雕般熟记于心。

实战必需的,就是王锐必练的。夜间驾驶,优秀老驾驶员也需要15分钟才能完成的课目,他能在11分30秒内零失误完成;射击,1分钟锁定10个目标已达优秀,他能在1分钟内锁定15个目标,瞄准反应速度接近优秀的狙击手;通信,他能在颠簸战车中单手盲操20余个终端功能键,如同闭着眼睛在颠簸的车上发短信。

拿到驾驶特级证书后,王锐给自己制订了“三特计划”:一年内拿到射击、通信两个专业一级,三年内拿满3个专业特级。两年过去,王锐已拿下通信特级和射击一级。

手中技能练成“必杀绝技”,成就了一名战士的精武荣光:当驾驶员,他是特级驾驶员;当教练员,他是金牌教练员;当车长,他是全能车长……近年来,王锐11次打破所在单位训练纪录,一次次书写现实版的“士兵突击”。

王锐在两栖装甲突击车内进行通信指挥。
王锐(右二)组织手枪瞄准训练,向战友分享射击瞄准经验。
野外训练时,王锐(右二)带领车组成员对现地进行分析。(摄影/于逢源)

模范有为立起“时代标杆”

“看王锐!”这是官兵们常说的一句话,如今,王锐已成为大家公认的标兵模范。

王锐的挎包有“三件宝”:折叠小台灯、防水油布毡、随身抄。

小台灯,是他在车场里、帐篷内、学习室里读书看报的照明工具;油布毡,是他保护书本笔记的防雨防潮品;随身抄,是他记心得、写日记的小本子。

几年下来,王锐研读20余本理论书籍,记满12本理论笔记,撰写近10万字的心得体会。

模范效应是什么?连长张景栋介绍,王锐当班长和教练员5年,带出28名训练尖子,15人考取专业一级,8人走上班长岗位。

王锐每年带新兵,宿舍里总会贴上——“王锐班”。官兵们说:进了“王锐班”,生铁也能炼成钢。

去年,新兵陈家振代表“王锐班”备战基础课目比武。王锐带着他起早贪黑地训练,两人的手掌都练出老茧,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小陈深受激励:“皮肉掉了可以再长,‘王锐班’的荣誉丢了哪里找!”此次比武,陈家振夺得战术障碍课目第一名并刷新纪录。

王锐驾驭809战车担负两栖装备改装试训任务。
演练中,王锐(右)认真分析地图、研究地形。
王锐驾驶战车泛水编波。

冲锋在前勇挑“千斤重担”

王锐并非彪形大汉,却扛得起千斤重担——

2015年7月,上级赋予夜间海上限制路驾驶课目试训任务。夜间风急浪高,能见度低,操作不慎很容易发生沉车意外。

王锐主动请缨驾驶战车首个下海。夜色如墨,海浪呼啸。突然一个巨浪打来,战车猛烈摇晃险些侧翻。王锐瞅准时机加大油门,战车瞬间抬高车头,冲出浪尖,成功脱险。

几年来,王锐和车组成员总结出18条训练口诀、130多项训练数据,摸索出“装甲车夜间驾驶纠偏法”被集团军推广,为部队夜间海上驾驶训练闯出新路。

王锐言语不多,嗓门不大,关键时刻却一语重千钧——

2014年7月,王锐带领809战车在一次重大演训中再次担任先遣突击群基准车。演习当天,海况达到两栖装甲突击车的性能极限。

时任营长吴晓波在电台里急促地问:“809、809!能不能打?”

在电台中听到营长问话的各级指挥员及群组官兵,屏息等待809战车的回答。电流声中,一个坚定的声音传来:“没问题,可以打!”

汹涌海浪中,809战车冲锋疾进,抓住在浪头停留的瞬间果断开火,首发命中、四发全中!

矢志练强本领,担当打赢先锋。这些年来,王锐把强军报国作为人生追求,用实干的汗水浇灌理想之花,把青春融入强军伟业,书写新一代青年士兵的风采荣光。

王锐带领809车组在演习中奋勇当先,驰骋疆场。

编辑/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