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翼展九天
——空军空中战略投送能力跃升影像记

摄影并撰文/袁 轩 张凤强 刘 畅 特约记者 刘应华

2016年7月6日,已载入中国空军发展建设史册。

这一天,伴随着震撼人心的轰鸣声,我国自主研发的运-20大型运输机缓缓降落在西部战区空军某机场,正式入列服役,将空军战略投送能力推向新的高度。

对一支大国军队来说,空中战略投送能力至关重要。在国家安全利益和军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的当下,如何提升空中战略投送能力,成为人民空军战略转型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

近年来,空军运输机部队在一系列重大演训活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炼羽长空、振翅九天,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让我们透过三个任务场景,感受中国空军战略转型发展的新气象。

空军运输机在西部高原实施大机群伞降。

重装投送

实战化训练锤炼精兵

盛夏,空军在西部高原组织了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实兵实弹演练。炮火硝烟中,歼击机、轰炸机先行出击,轮番对“敌”目标实施精确打击。随后,运输机群接续飞抵“战场”上空,将伞兵战斗车、全地形突击车、火箭炮等重型装备快速空投至“敌”阵地前沿,数百名全副武装的空降兵特战队员临空一跃,落地后迅速进入各自战位……

执行大规模空运空投任务,参与多兵种多装备体系作战,是对空军战略投送能力的实战检验。类似的实战化训练场景,一次次在不同空域上演。

随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战斗力标准贯穿训练全领域全过程。经过实战化训练锤炼,空军运输机部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

空军运输机运送空降兵在寒区实施伞降训练。(摄影/张海晶)
空军运输机紧急飞抵高原集结,展开针对性训练。
空降兵某部官兵搭乘空军大型运输机飞赴演练场。
空军运输机在陌生空域空投重装物资。(摄影/张海晶)
随着运-20大型运输机的列装,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站在了新的起点。(摄影/肖燕锦)
空军运输机实施物资空投任务。 (摄影/梁 杰)
空军运输机飞抵大漠戈壁上空,实施伞降。 (摄影/张海晶)
空军某新型运输机实施跟进机动训练。
参加实战化演习的空军运输机将“伤员”从“前线”运回途中,救护队员在空中展开应急抢救演练。(摄影/梁 杰)
空军运输机在大漠深处某陌生机场实施快速机动训练。 (摄影/王利光)
飞行员驾驶某新型运输机在海上实施空投训练。
空军运输机实施远海训练。

飞出国门

海外驰援彰显大国空军自信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中国空军展开了历时19天的援外紧急大空运,派出8架大型运输机跨国飞行37架次。此次救援行动,完成了比“驼峰航线”更高、更险、更难的空中投送任务,传递了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这是中国空军历史上规模和难度最大的援外救灾空运任务之一,也是近年来空军战略投送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从2011年首次派遣大型运输机赴利比亚执行撤侨任务,到2016年执行南苏丹维和物资空运任务,再到运送陆军官兵赴外参加联合军演,亮相世界舞台的大国之翼,不断彰显着大国空军的自信。

2015年4月27日,中国空军派出的第一架满载救灾物资的伊尔-76运输机,飞越喜马拉雅山,前往加德满都执行救灾任务。
机组人员密切配合,穿越陌生空域、飞出国门。
运输机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机场后,空军官兵与尼泊尔军人一同卸载救灾物资。
2015年8月,缅甸发生洪灾,中国政府开展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国空军奉命派运输机赴缅甸执行救灾物资空运任务。
2016年10月,中国空军运输机飞赴南苏丹,为维和部队紧急空运物资。
2016年10月,中国空军运输机运送陆军某部官兵赴巴基斯坦执行联合军演任务。

快速装载

完善空中战略投送保障体系

2017年6月20日,西南某机场,集结了空军最先进最强大的运输力量。一架架大中型运输机整齐列阵,如展翅欲飞的鲲鹏。

随着演练开始信号发出,运输机舱门像巨鲸之口徐徐打开。先进的航空集装设备、物资装卸平台等保障装备迅速就位,集装打板、吊机装载、平台车装载……50分钟后,各类空运物资和重载装备通过不同方式被快速装载到机舱内。巨大的轰鸣声中,一架架满载物资的运输机腾空而起、穿云破雾,飞赴“前线”。

“有了大飞机不等于具备实战化投送能力,只有加强配套保障体系建设,才能真正提高空中战略投送能力。”据介绍,此次演练旨在加快推广“空运集装化、装卸机械化、流程标准化”空中战略投送保障方式,为构建和完善空中战略投送保障体系、提升战略投送能力进行有益尝试。

满载集装化物资的大型运输机,快速升空飞赴“前线”。
通过自动化装卸平台车,可快速实现空运物资的装卸和摆渡,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快速装载重装设备。

编辑/刘万平 学员 胡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