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记者 李三红 吴 敏 特约记者 武炎龙 通讯员 刘文佳 安晓惠 姜 楠 奚 源 李 超
在古老而又年轻的天安门广场,每一个清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与英勇无畏的忠诚卫士相映成画,成为中国人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武警北京总队十支队组建25年来,一代代官兵忠诚守卫祖国的“心脏”。在天安门城楼上、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在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前,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和英勇无畏的忠诚卫士共同定格为中国符号。

升起的是旗帜,更是信仰
清晨,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而起。
127秒钟,国旗升起的每一秒钟,都令升旗手心潮澎湃;30米高,国旗升起的每一厘米,都令观旗者屏息仰视。
1983年初,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任务交由武警北京总队承担。升旗仪式几经变革,确定规范延续至今——升旗降旗,保持与太阳升起落下同步,一秒不差;从金水桥走到国旗杆下,正步行进96步,一步不差。从此,国旗卫士展旗敬礼的壮美画面,成为独特的中国符号,深深地定格在全世界炎黄子孙心底。
据不完全统计,现场观看升国旗仪式的中外观众已逾3亿人次。支队长刘彦武说:“庄严的升旗仪式,激发无数国人内心最神圣的家国情怀;壮观的天安门广场,汇聚着万千华夏儿女内心最真挚的爱国情感。我们升起的是旗帜,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变的信仰。”



深知旗之红,最懂旗之重
清晨6时,国旗护卫队在做升旗前准备。
抽刀、立刀、举刀,指导员彭凯举起2.8公斤重的国旗护卫队指挥刀,动作如行云流水。他说:“训练之初,手上血泡黏着刀把,刀伤叠着刀伤。用鲜血淬炼,才能牢牢高举这把重似千钧的指挥刀。”
“没有经过鲜血的洗礼,怎能成长为合格的忠诚卫士?”擎旗手张自轩手掌上硬茧如甲。“第一次扛上旗杆,我连正步都走不好,80分钟训练结束,右肩和手上磨出一串血泡,疼得像钉子尖扎心。”血泡烂了又长,长了又烂。两个月后,张自轩把旗杆扛在肩头,风吹不晃,雨打不摇。
浓浓国旗红化作生命底色。在支队荣誉室,悬挂着鲜血凝成的誓言:“护卫国旗重于生命,守卫广场无上荣光。”
筋骨,为使命而锤炼;灵魂,因忠诚而升华。
深知旗之红,最懂旗之重。




凝聚亿万爱国心,同心共筑中国梦
“凝聚亿万爱国心,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忠诚卫士对信仰最深沉的承诺,也是十支队官兵延续多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官兵宣讲国旗知识8万余场次,寄发国旗讲稿近万份,为20余个省市培训升旗手,以特有的方式把五星红旗嵌入炎黄子孙的心底。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十支队官兵认真制作学习辅导材料、黑板报和宣传展板,向群众宣讲十九大报告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
支队政委王建华打开“武警天安门”掌上APP,“十九大精神”“精锐讲堂”等10多个栏目一目了然,每天推送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成果,在方寸之间传播思想的力量。
站在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忠诚卫士誓言铮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用鲜血铸就绝对忠诚,永远护卫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



用绝对忠诚担当强军重任
忠诚,是一种风采,更是一种信仰;忠诚,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担当。
驻守祖国“心脏”,一言一行连政治、一岗一哨系大局。十支队官兵始终把“护卫国旗重于生命、守卫广场无上荣光”的精神特质融入血脉,把绝对忠诚的标准落实到坚定看齐追随、有效履行使命、矢志牺牲奉献的具体行动中,让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
在万众瞩目中精彩呈现是忠诚,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奉献也是忠诚。金水桥畔、国旗杆下、长安街上、纪念碑前……官兵们风雨无阻守卫着天安门、护卫着五星红旗,时刻聆听着祖国奋进的足音,深情触摸走向复兴的时代脉搏,诠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尊严,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编辑/李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