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医学防护铁军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某药物研究所自主创新纪事

摄影并撰文/记者 穆可双 范显海 邵龙飞 特约记者 庄颖娜 通讯员 刘征云

去冬今春,一场近年来最强的季节性流感,让人们记住了一种“抗流感神药”:磷酸奥司他韦。前不久,科技部召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披露,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磷酸奥司他韦已能满足常规需要及战略储备,且价格仅为进口药的一半。掌握这一药物研制核心技术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某药物研究所,为构筑我国医学防护的坚实盾牌又立新功。

新时代、新使命,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信心满怀地投身强军兴军实践。
由研究所研究员李锦(中)团队开展的《药物成瘾机制及综合干预模式研究与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军事医学研究院浓厚的强军兴军氛围,激励着科研人员投身科研事业。
科研人员重温入党誓词。

这个研究所组建于1958年。60年来,他们担负战场损伤医学防护、特需药品及重大疾病防治药物研究等任务,成长为一支战功赫赫的防护劲旅、 防疫铁军。以该所战场损伤医学防护科研成果为重要内容的某项目,获得了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近年来,面对军事科研机构重建重构重塑,该所牢固树立科技兴军思想,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在科研投向上,他们坚持以国家和军队重大需求为重点研究方向。建所之初,为解决我军复杂战场损伤的医学防护难题,该所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30年,发现一批全新结构的药物,使我国在某型防护药物领域一直领先世界。2004年,我国爆发禽流感疫情,向国外求购抗流感特效药,却被回复4年后才能供货。关键时刻,该所自主研制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快速投产,满足了国家急需。5年后,当禽流感再次袭来,他们又提高药品产能30倍,仅用135天就完成了国家储备任务。

张学敏院士(左一)与科研人员观测细胞分子影像。
孙曼霁院士与科研骨干一起进行课题研究。
院史馆内的院士墙,激励着新一代科研人员拼搏奋进。
李松院士(前左)带领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攻关。

近年来,他们大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先后担纲建设4个国家级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参与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某型损伤防护药品原料药生产基地,全面提升了我国特殊用药保障能力。他们研发出的流感防控药物、抗超级细菌药物等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团队集体攻关完成的药物成瘾防治成果已在全国53%的戒毒机构推广。这些成果,使得我国在关系公共卫生安全的战略性药品研发领域牢牢掌握了主动权。这些年,他们还获准成为国际禁化武组织的环境样品分析和生物医学样品分析指定实验室,承担100余项国际、国内的检测任务,数百次参加国际禁化武组织的化武设施核查任务,彰显了我负责任大国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研究所先后获得国家和军队各类临床批件、新药证书28个,专利授权15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参与完成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重大活动安保等30余次保障任务。

研究所研究员张永祥(右二)与青年科研人员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专家丁日高(右)向记者介绍研究的课题。
研究所研究员谢剑炜(右)指导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实验。
研究所设施、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为科研人员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所党委组织科研人员到院史馆过党日,用研究院光荣历史教育科研人员牢记使命、投身改革强军实践。

编辑/穆可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