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烈士谱

中共在黄埔军校重要负责人 熊 雄

熊雄(1892-1927),江西宜丰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3月转赴德国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熊雄调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是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共广东区委根据熊雄的建议,决定成立党在黄埔军校的领导核心——中共黄埔军校党团,由恽代英、熊雄、聂荣臻、陈赓等人组成,熊雄被推举为党团书记。

在黄埔军校期间,熊雄制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并亲自讲授《军校中的政治工作》等课程,邀请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到军校作政治讲演。熊雄提出了“军事与政治打成一片,理论与实际打成一片”“相对服从与绝对服从”“革命生死观”等政治理论,深得领导、同事的赞赏敬佩和学员的爱戴,被称为理论家“熊婆婆”。

在黄埔军校期间,他为培养既能指挥作战,又会作政治工作的军事政治干部,支援北伐战争,巩固广东后方,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4月15日,熊雄在广州反革命政变中被捕。5月中旬,被秘密杀害。

(新华社记者 邬慧颖)

黄埔奇才 蒋先云

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革命烈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领袖、军事将领。

1922年夏,蒋先云赴江西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和李立三、刘少奇等一起领导了安源工人大罢工,同年12月领导了水口山矿工的大罢工,并取得胜利。

1924年5月,蒋先云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赞其是“军校的高材生”“是个将才”。军校毕业后,蒋先云留校任蒋介石的秘书。

1925年,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蒋先云发起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是该会负责人之一。同年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7团党代表,不久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蒋先云退出国民党及第1军。北伐战争开始后,受党组织派遣任北伐军总部秘书,兼补充团第5团团长,参加了攻打九江、南昌等战役。

1927年初,蒋介石反革命阴谋日益暴露,蒋先云毅然去武汉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倡议成立黄埔学生反蒋委员会。同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蒋先云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率部北上河南,5月28日在攻克临颍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新华社记者 柳王敏)

湘南农民运动的先驱 雷晋乾

雷晋乾(1898-1927),中共早期党员,中共祁阳县特别支部创始人。

1922冬,雷晋乾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秋,被中共湘区委员会派往衡山县白果,策划筹建了中共在湖南的第一个农会组织——岳北农工会。

1925年秋,雷晋乾和毛泽民、夏明震一起由中共湘区委员会介绍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其间,他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年底,被中共湖南区委和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任命为农民运动特派员派回祁阳,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农民运动。

1927年1月,雷晋乾任县农民自卫军总队总队长;同时,又组织成立了祁阳县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在雷晋乾等共产党人的推动下,祁阳县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1927年5月21日,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28日,因叛徒出卖,雷晋乾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恫吓,他大义凛然、斩钉截铁地说:“革命者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就将自己的整个生命交给了革命事业,何惧赴难。我虽一死,革命后继有人。倒是你们,今天当了刽子手,成为人民的败类,将会蒙羞万代,遗臭万年,那才是生不如死呢!”6月9日,雷晋乾英勇就义。

(新华社记者 柳王敏)

慷慨就义的革命伉俪 田波扬和陈昌甫

田波扬(1904-1927),192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6月起,先后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宣传部长、团省委书记。

陈昌甫(1905-1927),女。1921年与田波扬结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任共青团湖南省委联络员,协助田波扬工作。

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叛变革命,制造了“马日事变”。为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大屠杀,田波扬不顾个人安危,在党的五大结束后即从武汉返回长沙,组织开展反抗斗争。

5月30日晚,由于叛徒告密,田波扬、陈昌甫夫妇等8位同志被捕。敌人对田波扬施以酷刑,要他自首和说出党的秘密。七天七夜死去活来的摧残折磨,田波扬始终威武不屈:“头可断,血可流,此志不可移!”“我走的道路是光明正大的,不需要悔悟!”

敌人又拷打、折磨陈昌甫,妄图以夫妻之情和生死离别威胁、动摇他们,要她代替田波扬在自首书上签字。陈昌甫大义凛然回答敌人:“我可以代替他死,但决不代替他叛党,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血债一定要偿还!”

1927年6月6日凌晨,残暴的敌人枪杀了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妻,陈昌甫牺牲时怀有身孕。

(新华社记者 刘良恒)

编辑/宋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