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王继才

32年守岛鞠躬尽瘁 一生报国至死不渝

策划:本刊编辑部

统筹:刘欣欣

执行:刘欣欣 张 雷

设计:赵 林

2018年7月27日,那个默默守岛32年的英雄,走了……

黄海前哨的开山岛上,那个每天升旗、巡逻的身影,走了……

守岛英雄王继才的生命定格在第58道年轮。斯人已逝,茫茫海天,都在诉说对英雄的敬仰与怀念。王继才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回响;平凡英雄王继才,成为这个伟大时代新的传奇。

在王继才去世1个月后,本刊记者踏访开山岛,开启“寻找王继才”之旅。

我们在嶙峋山石间、崎岖小路上寻找,看到王继才的身影已与海岛融为一体,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王继才”;我们在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身旁寻找,看到32年来夫妻二人相携相伴在孤岛上走过的足迹,那样坚实而情意绵长,王继才就在亲人的每次回眸、每份思念里;我们在灯塔闪耀的灯光中、摇曳的苦楝树边寻找,看到王继才,如同开山岛一样稳稳地站立着,忠诚守护着他至爱的这片国土。

在微凉的秋风中,小岛依旧,鲜艳的五星红旗猎猎飘扬,那是王继才心中最爱的最热烈的红色。红旗招展,随风传来王继才朴实而坚定的话语:“岛再小,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国旗插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寻找极其虔诚,然而没有难度。

王继才已经离去,“王继才”又无处不在。

我们找到了,那种信守承诺的道德品质,那个爱国奉献的精神高地,那份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身体都将归于尘土,只有高贵的精神可以长久存在,于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我们的“寻找”之旅不会停止——开山岛之外,还有无数的“王继才”。

——本刊编辑部

开山岛上红旗飘扬。

在旧日影像中寻找王继才,最炽热的是那份情

7月27日,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在他坚守32年的小岛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58岁,正值人生壮年,王继才一定还有很多心愿未曾实现。假如上天再给他一点时间,他一定会再次和妻子一起在岛上升起五星红旗,他会再走次巡逻路,会再看一眼自己在石头缝里种下的树木,会再次凝神倾听身畔那动人的海浪声,会与多年深感亏欠的亲人们作最后的告别……

生命猝然而逝,一切都来不及了。但是,在生命最后一刻,王继才的内心一定是无悔而坦然的。他用32年的坚守,奉献了自己对国家的挚爱和忠诚,兑现了那句朴实而力重千钧的诺言:“我一定把开山岛守好,一直守到我守不动为止。”

位于黄海前哨的开山岛,不过两个足球场大,战略位置却非常重要。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但因条件艰苦,无人愿意长期值守。

王继才夫妇坚守32年的开山岛。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王继才夫妇在一起读书学习。
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上执勤巡逻。

1986年7月,王继才接到命令,登上开山岛。不久,妻子王仕花也辞去小学教师的工作,随他上了岛。从此,夫妻俩担负起守备海防前哨、守护渔民安全、守卫祖国领土的光荣任务,把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王继才说过:“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这份炽热的爱国情怀,支撑着王继才夫妇相携相伴,以孤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做伴。

32年来,他们始终如初地守着小岛。0.01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处处留着王继才夫妇坚实的足迹。每天早晨起床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国旗,一人当升旗手,一人当护旗兵,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早饭后,他们环岛巡逻一圈,在各个点位观察测量后,走进哨所观察室,用望远镜扫视海面。19时,他们再巡岛一遍,撰写当天的海防日志,向上级指挥所报告情况。32年,11000多天,这样的工作流程重复了11000多次。

如今,记者走遍开山岛,在崎岖的巡逻路上,在嶙峋的山石间,在高耸的灯塔下,在哗哗作响的苦楝树边,试图感受王继才生前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也遍寻王继才生前在岛上留下的影像资料,但是,照片再多,也难以复原32年守岛的酸甜苦辣。我们只能在这点点滴滴中,触摸王继才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认真观察记录海面情况。
俯瞰开山岛。
王继才夫妇在岛上相携相伴,情深意重。
巡逻路上。
忠诚于党,铁心守岛。
开山岛的一草一木都深深怀念着王继才。
清晨,王继才夫妇庄严举行升旗仪式。
王继才夫妇瞭望海上情况。
每个清晨,王继才夫妇都会风雨不误地将国旗在岛上升起。
王继才视国旗为生命,对升旗的每个细节从不马虎。
两个人的升旗仪式,一样的庄严神圣。
夫妻俩动手建设哨所。
岛上生活艰苦寂寞,但不乏这样温馨的画面。
上级为开山岛哨所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王继才夫妇的工作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王仕花和王继才相濡以沫。
两人的哨所,32年的坚守。
王继才夫妇与上岛探亲的女儿依依惜别。
王继才夫妇也是《解放军画报》的读者。
大海和孤岛见证了王继才夫妇的坚守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