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统帅号令,在“战场”走过四季

——2018年中部战区陆军某师落实习主席开训动员令加强练兵备战纪事

摄影并撰文/张雅东 叶 红 姚钧翊 陈德权 张 龙 记者 周 远

2018年12月22日,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松骨峰特功连”连长董全丰迎来了野营驻训的第353天。

时光回溯到2018年1月3日,董全丰和战友们在中央军委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上,现场聆听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后,便以作战编组,全员全装蜿蜒向西,深入太行腹地,展开野外驻训……

“全员全装战备出动时间再提前1小时、群众性练兵比武力争创破12个课目纪录、一半训练骨干通过专业等级认证……”自安营扎寨那一刻起,董全丰就召集全连训练骨干列出一份练兵目标清单,决定在反复摔打磨砺中,推动实战化水平不断攀升。

走过春夏秋冬,历经严寒酷暑,黝黑的脸庞映衬着迷彩战车,时间的痕迹烙印在士兵面孔上,“超规格”的野营驻训考验着像董全丰一样的指战员们。从虎虎声势到凿凿胜势,他们严格落实主席训令,铸造起能打胜仗的钢筋铁骨。

日前,记者探营该师驻训地,以点带面“解剖麻雀”,感受基层官兵落实统帅号令的强劲脉动。

车队编队行进。

 

接受四季全天候环境考验

易水之滨,一场合成营城市攻防战悄然打响。

凭借战场态势实时感知、指挥控制高效快速的优势,红方4辆战车相互协同,强行突入城区。蓝方则依托城镇建筑物,据点反击。

在装甲战车火力掩护和无人机的精确引导下,红方清残小组闻令出击。残垣断壁间,激光模拟对抗系统发出的红蓝烟幕此起彼伏……从年初开训到年尾考核,这样的对抗性训练对该师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战斗结束,合成营营长乔意成跳下战车,直奔训练场一隅的临时指挥所。说是“指挥所”,其实就是散落在训练场地上的几块石头。

步兵班进攻战斗中,战士快速穿越障碍。
“松骨峰特功连”连长董全丰全神贯注分析战场态势。
步兵战车在烟幕弹掩护下快速突进。

“习主席要求全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牢牢掌握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那适应全时域全天候战场环境是一道必须过去的坎儿。”乔意成深有感触地说,野外驻训这一年,住帐篷、打地铺,吃住全靠自我保障……春天的大风、夏季的炎热、秋季的温差、冬季的严寒,适应野外环境不容易,驻训的每一天都是考验。

去年6月中旬,深夜突降瓢泼大雨,因为未考虑夏季多雨的气候规律,宿营没有按照地势走向分散搭建帐篷,而是按照便于隐蔽的原则选择地势低洼处,结果雨水倒灌进帐篷,连队官兵从梦中惊醒,不得不坐着熬过这一夜。

冬天的野外,最难的还是取暖问题。持续的低温把不少人冻感冒了。不少官兵轻伤不下火线,继续铆在战位上……

严寒酷暑,磨砺着官兵们的意志,也锻造出了实打实的作战能力。五连连长周田志随口说出的一组数据,印证着由营区生活化向驻训实战化的转变:年初从营区机动至野外安营用了整整1天时间,11月份从一个驻训地域转移到另一地域仅用3个小时。

 

探寻训练与实战一体化之路

“按实战要求去训练,按训练去实战,训练与实战达到一体化。”

中央军委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主会场的红色标语,深深印在某团士官程心想的心里。

驻训走过四季,该师官兵从合成营课题式训练到对抗式比武,从规范单个军人组训方式到营连长战训法集训,向着训战一体化步步深入。

步坦分队向“敌”前沿发起冲击。
步战车行进间射击。
官兵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步坦协同训练.

去年6月,该师千人百项大比武在某驻训场拉开战幕,装甲战斗射击项目比武异常激烈,程心想领衔的车组与老对手——士官李康领衔的车组一决高下。两个车组都全部命中目标,李康车组以38毫秒的微弱劣势屈居第二。

走下比武场,程心想车组配属到某合成营,参加实兵对抗考核,“敌人”的队伍里恰恰又有李康车组。上一次比武技压一筹的程心想车组,却在对抗中以0:2的战绩败下阵来。

比武冠军此番落败,程心想难免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不解。在随后开展装甲战车跃进战斗训练中,程心想开始从老对手身上找寻答案。细琢磨一招一式,程心想开始醒悟,虽然自己的特长课目越练越精、越练越专,战术素养、战场意识却被老对手甩在后面。“比武冠军首先要看到从赛场到战场的差距。”程心想感慨地说。

狙击手判断风向。
快速架设雷达阵地。
时刻准备战斗。
车长下达射击口令。

从赛场到战场的距离有多远?李康车组所在的合成营根据使命任务倒推能力需求,追求的不再是单纯的速度,而是专攻精练战术,使“随时能战”成为现实招法。

“咱们两个车组结为训练对子吧!”昔日赛场上的竞争对手,向着同一个目标发起新的突击。

时隔1个月,记者站立在无名高地,目睹了他俩所在合成营作战能力检验的演习画面——电磁定向干扰,毁瘫“敌”指挥网络;数字化炮兵离散配置,即停即打火力毁伤效能明显;直升机紧贴坦克战斗队上空,超低空同步攻击……他们凭借精确到位的合成作战能力一举夺控战场。

人人都在训练中,个个都在竞赛中。该师按照基于提高能力普训、基于遂行任务精训两条线,探索构建训练编组、集约训练、升级训练等训练机制,统筹调配训练资源,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兵龄、不同专业、不同内容实行分训精训,让新兵过硬、老兵更强。

 

锤炼从驻训场直接走向战场能力

驻训设营按实战要求进行疏散配置,是该师紧盯备战落实训令的又一项举措。

“从驻训场直接走向战场,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某合成营营长武晓飞坦言,野外设营如何按照战备要求进行疏散地域配置?侦察、工化、炮兵等数十个作战单元,如何优化战斗编组实现随时能战?作战、保障和支援等近百种野战物资,如何按照不同任务分门归类随时可用?

2018年以来,武晓飞认真抓了一件事:立足“备战”二字抓战备规范。他们从小处抓起,利用驻训时机反复试验,初步建立起一整套战备物资集约化存放、便携化装载、精确化管控的备战模式,对单兵生活用具、车边帐篷、野外供电系统等近百种野战物资分门归类,按照作战、保障等功能元素将物资集成在“车轮子”上。

侦察兵按图行进20公里后,接受极限体能考验。
快速通过染“毒”地带。
连队指挥员组织部队行动。
夜间战场快速机动。
综合扫雷车开辟通路。

某团团长黄立勇检查战备工作,在一个营驻地发现,他们针对不同任务和作战要求,对野外宿营等各类零散物资都做到清单列表,对相关物资分类“打包”“装箱”存放,部分还实现“方舱化”,可以随时“拎包出发”。对此,黄团长感触颇深:“战备没有捷径可走,通过实战化驻训的摔打磨砺,官兵们越练越‘老到’,学会了紧盯细节练打仗!”

夜色渐浓,气温越来越低,几顶车边帐篷却仍旧灯光闪烁。走进机关组帐篷,记者感到眼前一亮:大家正在回放现场视频,复盘当天战备演练情况,以实例举证、数据分析等方式,将演练中与实战要求不符的问题一一拎出来,逐人逐项进行剖析。大家听到了真知灼见,对演训场上曾经司空见惯的老问题有了新看法、新对策。

以问题开局,用打胜仗标准卡尺画线,在追问与反思中,大家达成了共识,组训施训有了更明晰的思路。历经几个不眠之夜,在参谋潘飞和几名连长的反复推敲下,一份更加贴近实战化要求的《新年度战备训练工作意见》也被梳理拟制出来……

编辑/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