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突击,靠什么擒住闪电

——本刊记者目击武警“猎鹰突击队”开展“魔鬼周”极限训练

摄影并撰文/记者 穆可双 王天益 马 超 通讯员 戎鹏飞 武林垚

蓦地,王占军听到一声“枪响”从不远处的客机机舱里传来。他心里一沉:“糟糕!又有一名‘人质’受到伤害!”

隆冬时节,武警“猎鹰突击队”“魔鬼周”极限训练的一场反劫机战斗演练进入白热化状态。

王占军是“猎鹰突击队”的一名分队指挥员。此次反劫机演练从早上起,他指挥特战队员与“恐怖分子”斗智斗勇对峙到次日凌晨2点,一天未进热食,只睡了3个多小时,“梦里都在琢磨咋对付‘恐怖分子’”。

王占军一身本领,曾先后6次在国际特种兵赛场上摘金夺银。以前的“魔鬼周”,他经历过负重35公斤跋山涉水、接连做2000多个俯卧撑等极限考验,眼前的训练让他感到,困倦的大脑正在挑战一种全新的极限。

面临挑战的不只是王占军。

夜幕降临,特战队员对“恐怖分子”实施捕歼。
武装奔袭,考验着特战队员的体能意志。
特战队员进行高楼索降训练。

京郊的一处山谷,气温已达零下十几摄氏度。废弃的采石场隐匿着“恐怖分子”窝点,上尉闫龙将带领队员对其展开清剿。24岁的狙击手李海兴提前潜伏在狙击阵位上,口鼻呼出的热气打湿了面罩,寒风瞬间就在面罩上凝结出冰碴。

战斗一触即发。指挥员张陵却突然喊停。他带着几个人爬上山头,10多个“恐怖分子”瞬间移形换位。“这样战术衔接更紧密,更贴近实战,给你们思考判断的时间更少!”张陵曾远赴边疆参加反恐实战,他得意地嘿嘿一笑,闫龙顿时“感到又要‘烧脑’了”。

“感到‘烧脑’就对了。”跟训的“猎鹰突击队”参谋长李海君说,特种作战是体能、智能、技能等多能综合较量,过去受条件限制,极限训练往往把负重公斤数、行军公里数、耐受小时数作为练兵指标,如今他们正推动训练从极限体能“烧卡路里”向极限多能“烧脑”转变。

这个转变不容易——

晌午时分,山谷里的战斗打响了,闫龙和战友在狙击手的配合下,冲上一公里内垂直上升高度七八十米的山崖路,开始向上攻击。

路边、崖上、草丛里不时有标识“恐怖分子”的靶标出现,他们要根据突发情况快速反应、密切协同,运用6种枪支弹药分别攻击不同的目标,“既要绝对快,又要绝对准”。

枪弹声响彻空谷。上山下山,闫龙和战友一路打一路冲,连续练了5遍,体能接近极限,但战术越来越明晰熟练。最终,他们的成绩在参训小分队中排名第一。

特战队员进行反劫机演练。
特战小组快速通过障碍区。
特战小组快速向“敌后”迂回。
特战队员交替掩护,向“恐怖分子”发起攻击。
快速通过浪桥。

但在李海君看来,这个小队的总用时还是有些长,距离完美的战术配合还有差距。

完美是什么?“猎鹰突击队”的队徽上有一只猎鹰,双翅高展,利爪擒着闪电。2014年4月9日,习主席亲自将绣有这一图案的鲜红队旗授予“猎鹰突击队”,并勉励他们做到思想政治非常过硬、专业素质非常过硬、战斗作风非常过硬。从这天起,那只能够擒住闪电的猎鹰,深深烙印在每个队员的心中。

“猎鹰如何能抓得住闪电呢?靠勇敢吗?靠迅猛吗?关键还是要靠这里!”曾在海外受训过的“猎鹰突击队”部队长米彦广自问自答,伸手指了指脑袋。

头脑里,一场新的“猎鹰突击”正火热展开……

搜索前进。
特战队员进行障碍训练。
捕歼行动即将展开,特战队员严阵以待。
特战队员进行搜索射击训练。

编辑/穆可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