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塞北的烽烟

——中部战区陆军某团数字化合成营协同进攻演练实录

摄影并撰文/肖士金 张 龙 叶 红 陈德权

铁甲战车呈战斗队形发起攻击。
多用工程车在烟幕掩护下前出破障。
防空分队坚守战位,静待指令。
 
 

“前方通路发现地雷,请求排除……”盛夏时节,中部战区陆军某团数字化合成营新一轮战斗在塞北打响,前沿攻击分队突遇雷区,连长张文豹迅速上报营指挥所。一辆综合扫雷车随即前出,向雷区发射火箭爆破弹链,地雷被瞬间引爆,形成一条安全通道。战车迅速发起冲击,一举突破“敌”前沿阵地。

对于营长武晓飞来说,该营成立之初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时,由于各级指挥员理念思维的差异,兵种协同配合不力,导致他们在演训场上遭受挫折,没有实现官兵特别渴望的“开门红”。大家总结教训认为,只有牢固树立合成意识,将各兵种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才能打造出有威力的战场“铁拳”。

为此,该营着力培养官兵合成意识和联合作战素养。他们成立战法研究小组,积极探索数字化合成营战法运用,定期开展多兵种联动实战化课目演练,陆续破解了战场信息处置不够迅速、火力分配不够合理等10余个问题。

 

步兵在步战车烟幕掩护下突入“敌”阵地。
炮兵分队对“敌”实施火力打击。
指挥员运用一体化信息系统指挥战斗。
黄沙漫天,炮声隆隆。
坦克分队对“敌”实施火力打击。
 
 

“以前,优秀步兵的标准是大嗓门、铁脚板、满手茧;现在,一个合成营就有数十种专业,战士们必须掌握多种技能。”装步一连四级军士长刘衍明道出了官兵学习提高的紧迫感。

行动精确到秒,射击精确到点,指挥控制到单车……笔者在该营指挥车内看到,数字化合成营作战的各个环节全部由信息支撑。他们根据所需开辟通路的宽度和纵深,以及“敌”在前沿的兵力部署和障碍区设置,对破障力量和掩护所需的兵力进行精确计算。行动中,他们利用一体化信息系统可直接指挥到单车的优势,为工兵分队指示目标、提供战场情况,并派出步兵进行警戒和掩护。

 

炮长调整射击点后向车长报告,请求射击。
演练结束后,营长武晓飞与各级指挥员进行复盘。
综合扫雷车向雷区发射爆破弹链。
 
 

突破“敌”前沿阵地后,诸兵种实时联动、精准出击。坦克分队刚对目标采取火力打击,炮弹炸起的尘土还未散开,侦察车就已经将实弹射击数据传给射击车炮长,炮长立即调整射击诸元,修正瞄准点,再次击发,目标被彻底摧毁……协同进攻充分展现了信息和火力的优势。

演练结束,官兵们依托一体化信息系统逐级上报射击数据,完成当天数据采集。驻训以来,他们已采集作战、后勤和装备保障数据数十项,为强化协同作战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编辑/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