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

——记中部战区总医院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群体

摄影并撰文/记者 王传顺 孙兴维 赖瑜鸿 通讯员 覃丽萍 王皓宇

 

医护人员认真做好每个环节工作。
 

“武汉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冲锋在前责无旁贷!”这是记者在中部战区总医院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应对、第一时间出动。连日来,该医院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交代好夜间护理的工作重点,支援武汉肺科医院医疗队护士长刘孟丽回到半污染区,脱下防护服准备下班,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的印痕清晰可见。此时,时针已指向晚上9时。

从1月21日支援武汉肺科医院至今,刘孟丽和她的战友已经连续战斗了1个多月。在医疗队里,52岁的刘孟丽是年龄最大的队员,每天都冲在最前面。准备医疗物资,安排护理人力,查看护理情况,确认患者医嘱……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她奔波的身影。

医院领导担心她和队员们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身体吃不消,特意要求她们轮换休息。她却说,我们已经熟悉这里的重症病人,他们需要我们……

 

神经内科护士长刘孟丽给大家交代护理患者注意事项。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告知患者。
医护人员用轮椅推着患者到CT室复查。
医护人员转运重症患者到ICU病房。
医护人员研究重症患者治疗方案。
 

2月25日,连续工作6小时的刘思思即将走出“红区”时,心脏突然怦怦直跳,感觉要从嗓子眼蹦出来似的,她一直咬牙坚持着。走出病房脱下防护服,她拉开隔离衣的袖子,汗水瞬间顺着衣袖流了下来。这一幕刚好被记者拍下并发到网上,有微博网友评论:光想想就很难熬!殊不知,这只是每个医护人员每天工作生活的常态。

“每天这么辛苦和危险,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记者问刘思思。“我是武汉人,又从事了护士这个职业,即使再辛苦再危险,这个重担也必须扛起来,我想守护我的家乡,愿她快点好起来。”这不仅是刘思思的愿望,更是广大医护人员的神圣使命。

 

午饭时间到了,医护人员为患者送去营养午餐。
医护人员在抢救危重病人。
护目镜里的水汽模糊了护士的视线,但丝毫没有影响她们做好护理工作。
医护人员紧急救治患者。
一名新冠肺炎确诊孕妇剖腹产下一名健康男婴,医护人员精心照料新生婴儿。
 

尽管防护服裹满全身,但护士长吴丽媛的辨识度却很高。每天早上查房,患者们总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你过了早冇撒(吃早餐了没有)?”“小米粥好不好七(吃)?”“今天有冇得好点?”……地地道道的武汉话问候,让患者倍感亲切。许多平时不苟言笑的患者情不自禁打开话匣子,趁吴丽媛查房时多聊几句家乡话。

57岁的感染内科专家江晓静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疫情严重时,晚上很少回家,深夜查房之后就在值班室或办公室打个盹,醒来就跑到病房了解患者情况、跟进指导救治。有时江晓静放心不下重症患者,凌晨4点,仍换上防护服到重症监护室查房……“我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江晓静说。

 

医护人员为患者更换药品。
消毒后的护目镜很刺眼,医疗队护士流下了眼泪。
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军人的职责和使命,让我必须再次担起责任。”66岁的靳桂明已经退休,然而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她主动向医院党委请缨重返感控岗位,在抗疫一线牵头负责全院感染控制工作。

在医院,靳桂明是出了名的“铁包公”,近乎苛刻的认真态度让人印象深刻。她总是紧盯细节抓感控,每班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域工作时,她都要在缓冲间专门安排督导员,专“盯”防护服穿脱和护目镜穿戴是否规范。

“我较真一点、盯紧一点,大家的风险就少一点。”靳桂明说。感控工作点点滴滴,看似简单,但都是重要的,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不简单,就能换来大家平安。

大医精诚,大爱忠诚。战斗在继续,生命也在延续。

中部战区总医院的白衣战士始终坚守疫情防控阵地,护佑江城百姓生命。历史终将见证,胜利属于这里!

 

 

编辑/高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