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的史诗 永恒的丰碑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专稿

2020年金秋时节,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摄影/特约记者 盖旭辉)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70年前,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决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同志率领下,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交战双方武器装备水平对比悬殊。在实力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断取得辉煌胜利。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使他们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是为了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发全军官兵奋勇投身强军实践的不竭动力,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刊编辑部

 

 

血染战旗美如画

——回望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典画面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双方投入战场的兵力最高达300多万。交战双方武器装备水平对比悬殊。使用全部先进武器的美国军队,掌握着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其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武器装备相当落后,后期参战的少量空军也仅能掩护后方主要交通运输线和局部的空中作战,不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不断取得辉煌胜利。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把侵略军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一举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土地,奠定了这场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基础。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多次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和细菌战。中朝军队不仅把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而且还进行了多次进攻战役,迫使侵略者停战谈判,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在本刊资料室,珍藏着大量记录这场战争的图片资料。在此,我们精选其中经典战斗画面,透过光影定格的历史,回望那场伟大的战争,感受人民军队的铁血荣光,激励新时代官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不顾我国政府的警告,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边。图为守卫在鸭绿江边的我军战士。
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我志愿军指战员踏上朝鲜国土。
1950年11月初,云山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四连战士向敌阵地冲锋。
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某部机枪一连某班战士在敌人飞机和坦克轮番进攻下,坚守某高地。
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官兵在龙源里勇猛追击敌军。
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将士翻越冰山雪岭,阻击从咸兴北援长津湖的敌人
1950年12月,志愿军某部猛攻长津湖美军机场。
第二次战役中,我军奋勇冲锋,冲上山头歼灭守敌。
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东海岸胜利会师。
在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的第三次战役中,设在“三八线”上的我志愿军战地指挥所。
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某部抢占华岳山。
第三次战役中,中朝两军官兵经过“三八线”,并肩向南挺进。
第三次战役中,中朝部队勇猛突破“三八线”。图为巨林川战场一角。
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指战员勇猛冲破敌军防线,占领了制高点。
1951年1月4日,中朝两军官兵在汉城国会大厦前欢庆胜利。
1951年解放汉城后,志愿军战士冒着炮火渡过汉江,乘胜追击敌人。
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向敌人发起冲击。
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电话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在前沿阵地架线。
1951年的第四次战役中,“东远里阻击英雄班”战士坚守白云山阵地,反击敌人。
1951年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先头部队渡过临津江后,抢占制高点绀岳山。
第五次战役中,我军攻占绀岳山阵地。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将士翻山越岭,追歼逃敌。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康水荣、王林、汪永生袭击敌坦克。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某部跨越北汉江。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将士跋山涉水,向前线挺进。
第五次战役中,守卫在铁原地区的我志愿军某部官兵阻击来犯之敌。
志愿军官兵在金化以北的鸡雄山阵地上痛击敌人。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夜袭敌军。
第五次战役中,中朝部队胜利会师后,女战士们高兴地跳起舞来。
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中,坚守天德山阵地的志愿军战士向敌人发起反击。
夏秋防御战役中,志愿军某部战士负伤不下火线,顽强阻击敌人。
1951年11月,8架敌机轰炸志愿军伤员转运站,文工团员解秀梅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
夏秋防御战役中,担任突击任务的“战斗模范连”战士,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穿过铁丝网向敌人发起冲锋。
1951年冬,志愿军官兵在炮火支援下登上大和岛。
在战斗间隙,志愿军战士在坑道口用自制的乐器演奏歌曲。
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中,志愿军官兵把胜利的红旗插上十字架山主峰。
夏季反击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向敌军阵地冲击。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在强大炮火支援下攻上537.7高地北山。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愿军官兵与敌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激战。
1952年10月1日,志愿军某部高炮46营击落1架美军飞机。
朝鲜人民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
朝鲜人民夹道欢送归国的志愿军坦克部队。
胜利归国的坦克部队通过鸭绿江大桥。
志愿军归国部队一过鸭绿江桥,即受到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英雄肝胆耀千秋

——致敬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摄影/陈 立)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我军的光荣传统,与朝鲜人民军一道,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进行艰苦卓绝的作战。他们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他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前仆后继。无数勇士身负重伤后从血泊中爬起来冲向敌人,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即使战斗到只剩一人一枪,仍然坚守阵地,顽强地同敌人血战到底。在反击敌人的“空中绞杀”中,他们冒着密集的轰炸和严密的封锁,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在“空中拼刺刀”的勇猛战斗中,他们搏击长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维护正义、反对强权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今天,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回望这场伟大的战争,我们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此,让我们向那些为捍卫祖国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而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将士致以深深的敬意!他们的英名将永垂史册,他们的精神将光耀千古!

 

1951年1月27日起,中朝军队在西线汉江南岸地区进行坚守防御,在东线横城地区诱敌深入,对敌军的全线反扑实施打击。
图为抢占兄弟峰的英雄战士举枪欢呼胜利。
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某部指挥员在黄草岭阵地指挥战斗。
第二次战役中,某部连长李耕田(站立者),带领战士英勇杀敌,荣立一等功。
第三次战役中,某部二连一排写血书给部队首长,要求担负最艰巨的战斗任务。
1951年第四次战役黄巨山阻击战中,志愿军某部九连官兵坚守阵地两昼夜,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荣获“黄巨山英雄连”称号。
1950年11月,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打退敌军8次进攻。战至最后只剩他一人时,
他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8岁。
第四次战役中,身负重伤的志愿军战士穆新和坚持战斗。
在中元山阻击战中,志愿军某部五连官兵坚守阵地,击退敌人30多次进攻,荣获“中元山英雄连”称号。
志愿军某部特务连团支部,在黑云吐岭阻击战前召开动员会。
战斗英雄关崇贵(左)用轻机枪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并击落敌机一架。
在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阻击战中,志愿军某部六班官兵出色完成了战斗任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1952年1月2日,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不慎落水的朝鲜儿童崔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刚满21岁。
“新兴里战斗模范连”官兵合影。
第五次战役中,战斗英雄潘泽民(右)和战友在一起。
志愿军某部官兵在汉江以南的帽落山与敌激战。
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某部战士李桂月用机枪击落美喷气式飞机。
1952年2月10日,志愿军某部三大队大队长张积慧,在空战中机智勇敢地击落了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驾驶的喷气飞机。
第五次战役中,多次打退敌人进攻的某部二连战斗英雄王万夏。
1952年5月,志愿军某部副连长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
1952年秋,志愿军某部受领反击敌人阵地的战斗任务后,纷纷写下决心书,表示杀敌立功的决心。
上甘岭坑道战中,志愿军某部一连班长王彦林(右),率领全班战士反击537.7高地北山之敌。
在石岘洞北山战斗中,志愿军某部第215号坦克奉命支援步兵作战,车组乘员荣立集体特等功。
上甘岭坑道战中,特等功臣、二级英雄邓章德(左一),在坑道内给战友讲解使用手雷的方法。
上甘岭坑道战中,模范卫生员、特等功臣陈振安抢救了100多个伤员。坑道内缺水,他便将石缝里流出来的水,一滴滴接下来给伤员喝。
在金城地区进攻作战中,志愿军某部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侦察班战士全歼李承晚“精锐”部队“白虎团”,全班荣立集体特等功。
在反轰炸斗争中,平康前线志愿军602团高炮连一班战士受到表彰。
攻上十字架山主峰的英雄战士。
解放大和岛战斗中,第一艇登陆的志愿军某部八连三排官兵。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步兵第一三五团二营战士黄继光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
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
攻占某高地的战士们欢呼胜利。
1952年11月,志愿军某部五连四班副班长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中,杀伤敌人280多名。
特等功臣丁洪钧带领一个战斗小组袭击敌人,取得骄人战绩。
得到停战的消息后,守卫在上甘岭阵地上的志愿军将士热烈欢呼。
志愿军某师一大队大队长王海(前)率领官兵取得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战绩。
志愿军某部七连战士易才学勇敢作战,爆破敌人多个火力点。
1952年10月,在391高地反击战中,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和战友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美军燃烧弹落在潜伏点附近,
火势蔓延邱少云全身,为避免暴露,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

 

 

他们用镜头记录那场战争

——向记录抗美援朝战争的本刊战地摄影记者致敬

撰文/记者 高采薇

 

1950年10月19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肩负国家和民族的期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响了为援助朝鲜人民抗击侵略、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之战,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用鲜血浇灌了中朝人民的友谊之花。

今天,我们走进《解放军画报》资料室,翻阅那一张张浸染着浓重硝烟味道的黑白照片,沿着时光之河溯流而上,重启关于70年前那场战争的记忆,那一场场战斗如在眼前,那一声声厮杀如在耳畔,那一个个已进入史册的名字渐渐变得鲜活生动。

此刻,我们向为了这场正义之战而流血牺牲的志愿军将士致以崇高的军礼。此刻,我们也应向见证和记录这场战争的我军战地记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解放军画报》奉命派出一批摄影记者奔赴前线。他们以手中的照相机为武器,与志愿军将士一起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在枪林弹雨中延续书写了军事摄影记者的光荣传统,为这场战争留下宝贵的影像记录,为中华民族留存永不磨灭的记忆。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战争的警钟却时刻回响。革命先辈树立了光辉的丰碑,激励后来者踏着他们的足迹奋勇向前,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吴群、杨振亚、孟昭瑞、胡宝玉、陆文骏、林杨、宁干、白世藻、刘峰、林志常、狄源沧、李书良、杨明辉、蒙紫、顾棣、红枫、李夫培、杜心等同志(部分同志系战后调入本刊)……让我们记住这些军事摄影记者的名字,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

 

佛国山战斗中,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摄影/李书良)
1951年第2月号画报刊登专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胡宝玉
杨明辉
李夫培
李书良
1951年第3期画报刊登专题《咸兴、长津湖间大败美国侵略军》。
1952年第1期画报刊登专题《坚决粉碎美国强盗的“空中优势”》。
1951年第3期画报刊登专题《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新年攻势》。
1953年第1期画报刊登专题《英勇顽强的上甘岭反击战》。
朝鲜人民军战士用笛声欢送战友。(摄影/胡宝玉)
林 杨
林志常
刘 峰
陆文骏
驻守上甘岭阵地的志愿军某部即将回国,这是我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战士一起执行最后一次任务。(摄影/杨明辉)
75岁的李大娘怀着激动的心情,同我志愿军战士张喜武拥抱辞别。(摄影/林志常)
蒙 紫
吴 群
宁 干
杨振亚(右)、孟昭瑞
守卫在邱少云牺牲的阵地上的战士们,向英雄阵地告别。(摄影/杨明辉)

 

 

 

                                                                                                策划/本刊编辑部

                                                                                                统筹/宋 雯

                                                                                                编辑/宋 雯 刘欣欣 刘 妍 高采薇

                                                                                                        马丽娜 肖 晔

                                                                                                设计/赵 林

                                                                                            本专题照片除署名外均出自本刊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