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英雄罗亮泗

摄影并撰文/盖旭辉 谭长俊 郭 勇 李东哲

10月25日,年过半百的老兵张永春辗转千里,从家乡江苏海门赶赴湖南省衡南县三塘镇,参加战斗英雄罗亮泗陈列馆的揭匾仪式。冒着蒙蒙细雨,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在山路上,内心感慨万千。

罗亮泗的雕像矗立在苍松翠柏间,手执爆破筒,虎视前方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一如当年勇猛坚毅。张永春深情凝视英雄雕像,轻轻唱起“红七连”连歌,为逝去的英雄深深鞠躬,献上一束菊花。

70年前,在朝鲜战场云山战斗中,志愿军某部向云博公路诸仁桥附近开进时,遭遇美骑兵第1师重型坦克阻击。接到爆破坦克的命令后,战士罗亮泗冲向美军坦克,将爆破筒插入敌坦克三、四负重轮之间,拉火后随即滚入沟内。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坦克履带被炸毁。在这次战斗中,罗亮泗创造了单兵用爆破筒炸毁美军重型坦克的先例,被授予“爆破英雄”称号,并荣立特等功。

 

 

临行前,张永春深情回望英雄罗亮泗的墓碑。
英雄罗亮泗生前照片。
一张《回乡转业建设军人登记表》清晰记载了罗亮泗参战立功情况。
“红七连”官兵在战斗英雄罗亮泗塑像前开展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
 
 

“我们是英雄连,战旗鲜血染。诞生在金家寨,成长在鄂豫皖。攻克直罗镇,首战平型关。辽沈战役当尖刀, 入朝把敌歼。嘿呼嘿,罗亮泗威名传……”1980年11月,这首连歌又一次响彻营区,原陆军第39集团军某师“红七连”迎来新兵,张永春也在队伍里,这是他第一次听到罗亮泗的名字。下连后,张永春和战友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习前辈罗亮泗的英雄事迹。张永春为自己与英雄同在一支红色连队而自豪,他在连队光荣历史的熏陶和激励下成长进步,先后受到各级表彰10余次,还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中荣立了三等功。

1983年,张永春退伍回乡,一直想找机会见一见英雄前辈罗亮泗。他只知道罗亮泗在朝鲜战场2次身负重伤,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伤残,住院治疗后复员回乡,从此没了音信。张永春曾多次给连里留存的罗亮泗在湖南老家的地址去信,却一直没有收到回复。2015年,他偶然得知罗亮泗家住湖南衡阳,当即向衡阳媒体求助,当地报纸随即刊发了寻找战斗英雄罗亮泗的消息。不久后,张永春与罗亮泗的子女取得联系,得知罗亮泗长期受当年战伤影响,已于1996年不幸离世, 葬于茫茫山野之间。

 

 

“罗亮泗威名传”被写进“红七连”连歌中,英雄的精神激励官兵奋勇前行。
祭扫仪式上,张永春为群众介绍罗亮泗的英雄事迹。
战斗英雄罗亮泗陈列馆成为衡阳县红色教育基地,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在被整修一新的罗亮泗墓前,张永春对英雄致以崇高的军礼。
 
 

罗亮泗尘封多年的往事逐渐浮现,英雄的形象渐渐生动起来:复员回乡后,他从不炫耀自己是功臣,对自己在战场的英勇壮举闭口不谈,而是拖着伤残身躯默默躬耕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当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在煤矿工作过;1959年12月,他开始在衡阳冶金机械修造厂工作。20年间,他炼过钢,当过搬运工、饭堂炊事员。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多次受到表彰。1979年10月,罗亮泗终因伤残影响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回到乐洪村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

2016年4月,张永春带领罗亮泗家人一行 5人远赴辽宁,开启了寻根之旅,并承担了所有费用。在“红七连”荣誉室,他们重温罗亮泗的战斗历程。同时,他们惊奇地发现,“罗亮泗”的身影在连队无处不在。连队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宣扬英雄事迹,以英雄精神激发官兵投身新时代强军实践,无数“罗亮泗”在茁壮成长。

为祖国和人民流血奋战的英雄,永远不会被忘记。张永春怀着对英雄的深情,又主动出资修建了罗亮泗墓地并立碑纪念。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前夕,原部队为罗亮泗塑了铜像;经民政部门批准,罗亮泗祖籍地乐洪村改名为“罗亮泗村”,并在英雄墓地附近新建一座战斗英雄陈列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向社会开放。

 

 

 

编辑/肖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