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展翅,尖兵天降

——空降兵某空中突击旅组织成建制昼夜伞降训练纪实

摄影并撰文/沈 玲 李旭洋 邓晓宁 吴永飞

春末夏初的一天清晨,华中腹地某军用机场,空降兵某空中突击旅千余名官兵快速整理检查伞具、披挂武器装备,紧张有序做着登机前的准备。

8时许,伴随着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数架满载伞兵的大型运输机滑出跑道,呼啸升空。当战机飞抵空投空域,舱门打开,跳伞信号灯亮起,跳伞员依次跃出机舱,冲向云海。

 

跳伞员跃出机舱。
整理检查伞具。
快速登机。
满载跳伞员的飞机滑出跑道,准备起飞。
跳伞员依次离机开伞。
 

此时,地面对空指挥员手持电台望向天空,“高空的跳伞员,你们的伞开得好,注意观察友邻,拉开间隔……”跳伞员沉着操纵装备,飘向预定着陆区域。

傍晚,转入夜间伞降训练。在浓重的夜色中,战机的身影显得愈发冷峻。

夜间伞降难度更大。由于夜空中视度不良,跳伞员很难准确判断离地高度和着陆位置,地面对空观察指挥难度也相应增大,这对跳伞员的伞降技术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空中伞花绽放。
夜间伞降训练即将展开。
夜间地面动作训练。
夜幕下,一名跳伞员精准落入空降点。
 

“好!”“好!”空投骨干对跳伞员的降落伞状态和武器披挂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后,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对答回荡夜空。

战机再次起飞升空。过了一会儿,朵朵伞花点缀苍穹,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

此次伞降训练紧贴实战需求,采用三门四路离机方式,严格控制离机间隔,有效缩短了空降时间和散布面积,检验并提升了部队昼夜间全时域作战能力。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探索伞机降融合投送方式,为遂行多样化战斗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肖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