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穆可双 记者 王卫东 新华社记者 李 刚
撰文/新华社记者 杨 茹 黄一宸 杨晓敏

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首飞完美收官。回顾这次任务,七大精彩瞬间令人难忘。
1 英雄出征
6月17日6时30分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南侧门打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3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露微笑,从容走来。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航天员汤洪波。”

“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沉稳有力的命令在广场上空回荡。
继2016年神舟十一号任务之后,中国航天员时隔5年再赴太空。
2 准时赴约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3 太空牵手
多次变轨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对接轨道,完成入轨状态设置。
透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视角,天和核心舱在视野中央渐渐放大。100米、50米、10米……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近在咫尺。
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历时约6.5小时。
4 进驻新家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返回舱内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游离座位,脱下舱内压力服、换上工作服,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节点舱舱门开启。核心舱舱门开启。3名航天员“游过”道道舱门,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了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5 拥抱太空
7月4日8时11分,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先后出舱,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8月20日8时38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先后出舱,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比原计划提前了约1小时。
2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均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进一步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6 天地连线
9月3日下午,“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活动在北京、香港两地联动展开。活动中,近300名香港科技工作者、教师和学生与正在天宫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地连线。
天地连线中,“太空导游”刘伯明向大家介绍太空餐厅、睡眠区等空间站内各项设施,并透过舷窗展示空间站视角下的蔚蓝地球。随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举手提问,3位航天员一一作答。
各主要媒体、各界人士纷纷表示,这场别开生面的天地连线互动,让香港青年看到了国家航天科技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了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7 回家之路
9月17日12时43分,北京飞控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
随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太空三人组”正式踏上回家之路。
“返回舱出黑障!”对讲机里再次传来消息。返回舱向东风着陆场飞奔而来。
直升机适时调整待命位置,地面分队一组迅速向预报落点机动。
空中,红白相间的降落伞打开,返回舱缓缓降落,精准着陆。
飞控中心响起了航天员的报告声:“神舟十二号报告,神舟十二号已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终于回到地球的怀抱,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编辑/刘 妍 高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