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特约记者 江 山
5月30日,海军第35批编队在亚丁湾进行海上补给时,一群海豚与太原舰一同逐浪,画面生动有趣,被官兵录制视频发布到网上,引起网民热议。
再过5天,就是 “世界环境日”,护航官兵围绕着海洋环境与保护的话题聊开了。
“11年过去了,这片海域依然天蓝蓝、海蓝蓝,海豚飞跃、鸟儿翱翔。”水文气象工程师张成网2009年参加了第3批护航,如今是第3次来亚丁湾执行任务。




多年来,批批护航官兵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既当护航尖兵,又当环保卫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护航做好不靠岸、长时间在海上的准备,垃圾分类、储存和处理面临考验。“我们提前筹划,制订一系列垃圾环保处理方案,确保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可回收的垃圾。”荆州舰代理副舰长张新国分管这项工作,为此他还专门给全体舰员授课,使得人人皆知,人人执行。
在执行日常战位工作之外,太原舰帆缆兵周美昱把很多时间都用于处理垃圾。每天晚上8点,周美昱准时就位,将挑拣好的易拉罐、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倒入固体垃圾压实装置中,一大堆瓶瓶罐罐,很快就变得薄如饼干,从设备中“吐”出来。“收集可回收垃圾,既减少了舰艇垃圾焚烧量,带回国内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巢湖舰辅机兵李奇峰说。
同一片海洋,同一个家园。中国是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倡导者,我护航官兵牢记职责使命,在执行护航任务的同时,展现出维护海洋生态文明和良好秩序的过硬形象,在蔚蓝大洋中书写着中国军人的担当精神。
编辑/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