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刚 荣俊运 记者 刘宝瑞
初冬的东北,呵气成霜。11月28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辽宁沈阳举行。军姿挺拔的年轻官兵,在沈阳浑河大桥上整齐列队,迎接英雄回家。
12时07分,搭载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495件遗物的空军运-20专机,稳稳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空军两架歼-20战机在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为其伴飞护航,并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上空通场飞行,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专机降落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仪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此刻的沈阳,室外广告屏、出租车顶显示屏及街道两旁的灯箱上,“向英雄致敬”“山川同念、英雄回家”等字样滚动播放;道路两旁,五星红旗格外鲜艳。
11月28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从专机上护送至棺椁摆放区。(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 杰)
11月28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的空军专机通过水门。(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 钢)
11月27日拍摄的入夜后沈阳街头的标语。当日,辽宁省沈阳市做好各项工作,准备迎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 钢)
11月28日,接运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空军运-20专机在空军两架歼-20战机伴飞护航下,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上空。(摄影/余红春)
仪式结束后,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在48辆警用摩托组成的骑警车队护卫下,由6辆军用运输车送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守候在道路两旁的沈阳各界群众手举国旗,许多人红了眼眶。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随着车队驶向浑河大桥,肃立守候的官兵军姿更加挺拔,就像1950年斗志昂扬出征的志愿军将士们。
年底退役的沈阳警备区某部军士张鑫,已连续3年报名参加迎回仪式。庄严肃穆的仪式,让他的心灵一次次受到洗礼,对英烈的崇敬之情更加强烈。“不管将来到什么岗位工作,我都会传承好英烈精神。”张鑫说。
迎接英雄回家的人群中,7位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格外引人注目。“战友,我们接你们回家了,敬礼!”随着最年长的老兵程茂友一声口令,大家一起向车队敬军礼。“当年,很多战友长眠在异国他乡。只要我还能动,每年都会来迎接他们回家。”年过九旬的志愿军老兵曾国兴说。
车队抵达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场群众缓缓将花圈、花束、明信片,整齐摆放在陵园道路两侧,深情缅怀英雄。
11月29日,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走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地宫。(摄影/韩启扬)
11月28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护送上车。(摄影/新华社记者 杨 青)
11月28日,运送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车队经过沈阳青年大街(无人机拍摄)。(摄影/许志康)
11月29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43名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大地安葬。
苍松肃立,翠柏含悲。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中央,矗立着以高山峻岭和白鸽浮雕为主题的雕塑,寓意英雄如山、祈愿和平。环形烈士英名墙下,黄白相间的菊花寄托着对英烈的哀思。
10时,安葬仪式正式开始。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乐声婉转低回。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缓步进入纪念广场,轻放在覆盖着军绿色绒布的停放台上,棺椁上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在场人员垂首默立,气氛庄严肃穆。
11月29日,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进入安葬仪式现场。(摄影/韩启扬)
11月29日,礼兵在安葬仪式上鸣枪12响,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摄影/韩启扬)
11月29日上午,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参加仪式的人们排队向烈士献花致敬。(摄影/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随后,激昂高亢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陵园上空。参加仪式的军地各界代表向烈士遗骸棺椁三鞠躬,27名礼兵连续鸣枪12响,向英雄致以崇高敬意。
随着《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们抬起烈士遗骸棺椁,绕场半周,缓步走向安葬地宫。雕塑上方振翅高飞的和平鸽,仿佛在为英灵引路,为和平祈福。
全场人员凝视着烈士遗骸棺椁,默默地排起长队向烈士敬献鲜花,并瞻仰烈士英名墙。陵园工作人员王春婕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会守护好这块红色地标,积极挖掘宣传英雄的先进事迹,让英雄精神永续传承。”
热血洒疆场,忠魂归故乡。2014年至今,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魂归故里,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编辑/王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