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 英魂安息

——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及安葬仪式纪实

撰文/记者 杜 娟 毕笑天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沈阳举行。

12日上午,一架载运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267件遗物的空军运-20大型运输机进入中国领空,使用“跨江50”呼号,与4架使用“凯旋”呼号的歼-20战机,在蓝天之上进行了一场深情对话——

“跨江50,凯旋四机长空列阵,奉命为您护航,向英烈致敬!”

“跨江50收到,凯旋四机护卫同行!”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这是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从专机护送至棺椁摆放区。(摄影/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这是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车队经过“英雄回家”标语牌。 (摄影/特约记者 张永进)

接运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运-20专机在4架歼-20战机伴飞护航下,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上空低空通场。(摄影/漆 锡)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跨江50”这穿越时空的呼号,是向70多年前那支英雄之师的深沉致敬;战机护卫英烈凯旋,象征着我们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凯旋”,这昔日的期盼,终于化作战鹰长啸、划破云霄!

运-20专机长空翱翔,4架歼-20战机两侧护航,将烈士遗骸守护在最中心的位置。

11时许, 4架执行伴飞护航任务的歼-20战机超低空通场飞行,运-20专机平稳降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停机坪上两道水柱喷吐而出,搭成一座拱形水门。专机缓缓通过,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仪迎接英烈回家。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魂兮归来,增耀国华。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现场庄严肃穆,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行进至指定位置。仪式结束后,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在70辆警用摩托车组成的骑警车队护卫下,由6辆军用运输车送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29.7公里的归途设置近3500面国旗,沈阳各界群众沿途列队迎接英雄回家,各交通要点、营运车辆和主要建筑打出向英雄致敬的标语。


9月12日上午,接运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空军运-20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摄影/郑欣宇)

9月12日上午,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接运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专机即将降落,参加迎回仪式的代表们肃穆等待。(摄影/特约记者 杨 盼)

9月12日,运-20专机接运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4架空军歼-20战机伴飞护航。这是透过专机舷窗拍摄的照片。(摄影/王鸿飞)

9月12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接运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运-20专机通过水门。(摄影/特约记者 杨 盼)


9月13日清晨,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两位烈士亲属和军地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队官兵代表、港澳台同胞及青少年学生代表等300余人早早列队肃立。

10时许,军乐队奏响低沉悠扬的《思念曲》,在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战士的持枪护卫下,22名礼兵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护送覆盖着五星红旗的烈士遗骸棺椁进入纪念广场。棺椁被轻轻安放于军绿色绒布铺设的停放台上,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即响起,人们高声齐唱。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现场庄严肃穆。(摄影/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9月13日上午,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烈士家属深情缅怀亲人。(摄影/韩金宝)

抗美援朝老战士参加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摄影/韩金宝)

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安葬地宫。(摄影/特约记者 张永进)

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结束后,烈士遗骸棺椁由6辆军用运输车送抵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摄影/新华社记者 杨 青)


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裴金佳致祭文后,全体人员向烈士遗骸棺椁三鞠躬。27名礼兵举枪齐射,12响鸣枪划破天际,每一响都是祖国对英烈的深情呼唤。《思念曲》再次响起,全场人员静静凝视,礼兵们抬起烈士棺椁,绕场半周,缓步走向安葬地宫……

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94岁抗美援朝老兵张健热泪盈眶。以前,张健经常会来陵园跟战友们说说心里话。今天,尽管身体不适,他仍然坚持穿戴整齐,准时收看直播。情到深处,张健忍不住对着电视敬了一个军礼:“今天的中国,比我们顶着风雪在战场上想象的还要强大。战友们,你们安息吧!”

山河无恙,英魂安息。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编辑/马丽娜 朱恩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