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新时代长风,“战神”高飞远航

——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转型跨越锻造空中铁拳纪事

撰文/记者 康子湛 李建文 岳雨彤 特约记者 张 雷 摄影/余红春 记者 王 俊


航空兵的每一次出征,

都伴随着雷霆万钧的轰鸣。

仔细倾听,

那是每一颗心与时代的共振共鸣。

——题记


该大队轰-6K与某型战机编队开展联合巡航。(资料图片)


南中国海上空,轰-6K战机的轰鸣声响彻海天。迎着海风,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又一批飞行员完成了他们的首次远海飞行任务。

2012年,轰-6K战机首次飞抵这片海域,在中国空军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这样的训练课目,已经成为该大队年轻飞行员的“入门一课”。

10年间,该大队官兵加力奋飞,快速成长为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力量。在历经风雨的飞行员们看来,他们的每一次转型、跨越、重塑,均是时代的“大手笔”。


二大队飞行员牢记新时代使命任务,快速成长为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力量。

闻令即出,飞行员快速奔赴战位。


2014年4月14日,习主席视察空军机关,提出“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的战略目标。号令催征,同年6月,该大队踏上改装轰-6K战机之路。轰-6K战机信息化程度高,具备远程奔袭、大区域巡逻、防区外打击能力,是中国空军部队向战略空军转型的标志性装备之一。

乘着新时代的长风高飞远航,将该大队官兵新时代十年的飞行航迹绘于纸上,你会发现,他们的足迹伴着中国空军新航迹,不断向前、向远延伸……



逐梦前行 御风展翅

2017年,空军出动轰-6K、苏-30、歼-11和侦察机、预警机、加油机等多型多架战机,实施“绕岛巡航”等训练课题,锤炼提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

作为这一宏大叙事背后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飞行员魏孝纲感慨:“我们生逢伟大的新时代,就要以更精彩的表现承载梦想,在海天之上留下壮美航迹。”

回望改装飞行轰-6K之初,该大队领导告诉记者,有太多的坎要过,太多的空白需要填补。

——改装新机型无异于重新“修学位”。从最大速度到最小阵位,从最大载荷到最大航程,大队官兵将成千上万的数据一项项积累,边界一点点探摸。

——开辟新航迹要勇敢跋涉“无人区”。远海训练,目标海域陌生,大队官兵将海上长途超低空奔袭、最低气象条件起降、远海突防突击等一批险难课目练成了“家常饭”。

——手握新“佩剑”更需修炼“新剑法”。擅长数据分析的飞行员张成梁、武控师魏翔牵头组成战法创新团队,仅一个协同方案就经历多次迭代升级。


飞行员进行模拟机训练。

飞行归来,该大队飞行员交流训练心得。

二大队官兵举行向党旗宣誓仪式,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2015年2月16日,习主席视察空军轰炸航空兵部队,坐进轰-6K驾驶舱,了解装备性能,体验操作使用,提出“思想政治要过硬、打仗本领要过硬、战斗作风要过硬”。

习主席的殷切嘱托,成为大队官兵矢志奋飞最强大的动力。他们逐梦前行、御风展翅,开启了奋飞新时代的崭新航程。

2015年8月,改装轰-6K后飞越巴士海峡;2016年7月,赴黄岩岛等岛礁附近空域巡航;2018年5月,完成夜间绕飞台岛巡航……

奋飞,是实现梦想的最佳途径。

那一年,大队受领某型导弹试射任务,当时导弹配套的航迹规划系统才刚刚起步。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队官兵联名向团党委递交请战书,并立下军令状:1个月后试射。

“按部就班永远只是追赶者,敢于创新才能成为领航者。”大队官兵凭着一股闯劲,全员上阵、分组攻关,从导弹数据、毁伤效果、评估检验等全过程精算、全链条深研,不仅圆满完成了试射任务,同时辐射培养了一大批“导弹通”。



潜心砺剑 转型重塑

面对乘时代洪流而来的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大队官兵潜心砺剑、转型重塑,用“加速”状态展翅翱翔、淬火加钢,锻造出无坚不摧的空中铁拳。

不断创新突破,科技才是最强的引擎——

那年,大队官兵参加空军“金飞镖”考核,惨遭“滑铁卢”。原来,尽管装备性能优越,但官兵在航线规划上,还依靠传统的人工计算,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

怎么办?向科技要战斗力。官兵进行编程建模,苦熬数月研发出高空投弹计算软件。后来又利用上高原、赴戈壁、飞远海等时机,收集大量不同地域、气象条件下的数据,滚动修正、更新版本。现在借助软件,计算时间大幅缩短,命中率显著提高。

学会融入体系、依托体系,才能搭建一条通往未来战场的体系制胜之路——

一场海上多兵种体系对抗演习,飞行员文献臣领衔出战。起飞不久,他就与多型战机通联编队,联合海上舰船对目标实施打击。进入某空域,文献臣并未急于“出手”,而是协同干扰机布下“电磁走廊”,随后锁定目标、快速发射。

走下演兵场,文献臣感叹,如今的作战态势图中,象征我方预警机、电子干扰机、歼击机、海军舰船等协同力量的符号越来越多。作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如今不能只想自己“怎么飞”,还要看体系需要自己“飞到哪”。

唯有摸清对手的软肋,才能瞄准真正的靶心——

前年,飞行员李囿谕和武控师魏翔受领某型导弹海上实弹打靶任务,他们主动加压:经过改造的退役舰艇,代替了以往的气球靶标;“目标”会利用雷达侦测飞机位置,开火“还击”;“目标”加装了电磁干扰设备,专门诱导来袭导弹“南辕北辙”……


轰-6K战机依次滑行,准备出击。(资料图片)

战法研究室内,飞行员认真研究战法训法。

暗夜出击。


实弹射击如期而至。李囿谕和魏翔顶着巨大压力,一举摧毁陌生目标。这次训练,他们不仅验证了该型导弹的性能边界,还为完善攻击方法积累了宝贵经验。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馈赠,二大队官兵更明白如何把握历史趋势和发展大势。

下一场战争什么样?面对永恒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答案。那么,我们能把握的是什么?

他们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没有一成不变的胜利,只有不断地奋飞突破。

“加速奋飞,我们与‘战神’一起成长。”在追求打赢的路上,他们敏锐捕捉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修正航行姿态,以期最大程度逼近未来战场的胜利。



使命担当 为国巡航

在二大队,一面照片墙引人注目,上面陈列着不少机组人员拍摄的照片,每张照片的诞生都是执行飞行任务时的意外之喜。照片中,主角都是轰-6K战机,但与它同框的景致却各不相同。

“万米高空,赋予了飞行员独特的开阔视野。”能从常人难以看到的视角欣赏到如此美景,飞行员魏孝纲总会情不自禁心生愉悦。一次执行巡航任务,魏孝纲向舱外望去,云海之上,依稀看到宝岛山脉绵延起伏,若隐若现。

他说,那是自己30年的飞行生涯中,见过的最美风景。

领略别人不曾看到的风景,需要承担别人不敢冒的风险。人们看到这支部队出航的雄姿,但不容易体会背后隐藏的风险。

首次远海飞行的场景,让李锐难以忘怀。2015年,李锐驾驶轰-6K越过巴士海峡飞向远方——耳机里的无线电声音从嘈杂变得安静。战机飞抵巴士海峡不久,便有飞机抵近跟踪。最近时,双方间距不过百米。李锐能清晰地看到对方机身上挂载的武器,甚至对方座舱内飞行员的动作。

据同一机组的武控师魏翔回忆,当时对方两架战机一直伴飞,并不断做出准备转向的机动动作,想迫使我方战机转向。李锐一边指挥机组抓住时机迅速拍照取证,一边做好随时处置突发状况的准备。


2017年7月,该大队飞行员驾驶战机开展远洋训练。(资料图片)

战机起飞,开展实战化训练。(资料图片)

开展夜间训练。(资料图片)


在对方的不断干扰下,我方战机高度不变、航向角度不偏,继续巡航。很快对方驾机偏转航向,悻悻离开。李锐机组顺利穿越巴士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完成预定训练课目。

“飞得越远,感觉祖国离自己的心越近。”李锐说,“只要一声令下,即便有再多再大的危险挑战,我都会义无反顾地起飞。”

如今,在新时代强军实践中,该大队已实现成体系化、常态化远海训练——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多,从单一机种到多机种、多舰型联合出击;手头的“案例”越来越多,武控师张九木随身携带的图片库,存储着许多张空中影像,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次遭遇、一次斗争、一次总结、一次提升;心中的底气越来越足,对每位飞行员来说,有效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从未像今天这样现实、直接。

“机翼之下,守护的是祖国和平安宁。如今,飞出去成为常态。”该大队所在团领导说。轰-6K印在时代画卷上的飞行航迹,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在浩瀚海空上的投影。



编辑/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