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记者 刘万平
军人,向来视荣誉为生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把军人荣誉和社会地位作为重要内容写进报告,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具有深远意义。
军民团结一心,筑牢钢铁长城。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到大江南北座座军营,一件件为军人军属办的实事,一项项提升军人荣誉感的举措,无不体现出对军人职业的尊崇,让广大官兵欢欣鼓舞、士气振奋!
对军人多一分尊崇,就意味着国泰民安多了一分保障。我们相信,当这种尊崇成为全社会的脉动,广大官兵必将迸发出忠贞报国、勇往直前的无穷力量。





编辑/刘欣欣
“冰城”春暖,军人荣誉熠熠生辉
——黑龙江省军区哈尔滨警备区创新举措增强军人荣誉感纪事
摄影并撰文/田志国 齐 凯 何海敏 孙 健 特约记者 吕衍海 记者 穆可双

春节前夕,记者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采访。车子刚驶下松花江大桥,一块滚动播放“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巨幅电子显示屏映入眼帘,在寒江雪柳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犹如一枚军徽在寒冬里闪耀。
百年风雨哈尔滨,承载着东北抗联英雄城的历史荣光。穿行其中,兆麟街、靖宇街、一曼街、尚志大街等一条条以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道,给这座城市留下鲜明而厚重的红色印记。
近年来,哈尔滨警备区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地方党委、政府携手构建军人荣誉体系,努力提升军人职业荣誉感、身份自豪感和社会认同感。采访期间,记者深入乡村社区,深切感受到这座“八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给予军人的至高敬意和尊崇。
张张立功喜报,
折射全社会对军人的无限尊崇
2月10日上午,哈尔滨市木兰县吉兴乡红旗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陆军某部四级军士长王鹍龙的父母喜笑颜开,迎来哈尔滨警备区和地方领导,接过他们送来的儿子荣立一等功的喜报和“一等功臣之家”牌匾。
“为功臣送喜报,不仅提升军人的荣誉感,也是一场国防教育公开课,传递军人光荣、军属光荣的正能量,激励广大适龄青年积极投身国防。”哈尔滨警备区政委韩玉平说。
近年来,在军地共同努力下,崇军尚武在冰城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他们推进国防教育进校园、进社区,建立完善10名客座教授、100名军官、1000名兼职教员为主体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公共场所的大型电子屏幕、公共交通设施等宣传平台,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军人、热爱国防的舆论环境,激发爱国拥军的正能量。
老兵的幸福生活,见证冰城对军人的深深情意
哈尔滨市目前健在的在乡抗战老兵有45人。哈尔滨市精心为这些老兵打造包含国家优抚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团体支持等内容的服务保障模式,在医养康复、健康护航、家政服务等方面为他们提供精心服务,让他们在安享晚年生活中感受到荣光。
穿上军装光荣,脱下军装无忧。在冰城,复转军人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军人的尊崇。
转业军人、市军转办主任李亚斌介绍:“每年市里根据军转干部职务高低、立功受奖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综合排名,坚持公开职位、公开成绩、公开选岗,把实绩突出、素质过硬的转业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近几年,哈尔滨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速度和质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军人荣光返乡,我们就要为他们创业就业搭建平台,让他们在人生第二战场实现自身价值。”哈尔滨警备区司令员于兴邦告诉记者,他们协调地方政府办好退役士兵招聘会,使其成为退役士兵就业的重要平台。

“五优”举措实打实,
解除军人家庭后顾之忧
“老公,孩子上学的事情办好了,你放心工作吧!”去年8月底的一天,军嫂刘沙沙刚刚拿到孩子入学通知书,兴奋地给爱人、陆军某部助理员王立军打电话报喜。
去年上半年,王立军随部队移防哈尔滨。就在他和妻子为孩子上学的事犯难时,哈尔滨警备区协调市教育局,很快便为孩子办好了入学手续。
“去年,全市共协调安置219名军人子女入学,其中刚转隶移防到哈尔滨市的军人子女26名。”哈尔滨警备区副司令员王勇男告诉记者,警备区联合市教育局召开专题会议,为驻哈尔滨部队军人的子女就学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官兵安心服役。
“政府给咱家盖新房啦!”这一天,在驻西藏某部服役的哈尔滨五常籍战士陈云接到父亲的电话,得知前不久政府帮家里翻盖了砖瓦房,武装部的同志还送来了生活用品。在哈尔滨五常市,像陈云一样符合条件的军人家庭,都能优先落实低保、享受住房改造和代耕代劳等优待……
这些,都是哈尔滨市落实“五优”举措,解除军人家庭后顾之忧的缩影。
“五优”即军人优先、军属优待、军娃优教、军转优岗、军烈优抚。据哈尔滨警备区领导介绍,哈尔滨市将各项拥军优属政策纳入党委议军会、武装工作会议议程,着眼当前国防所需、部队所期、官兵所盼,把为军人解难题、为军属送温暖作为一项任务摆上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大盘子。如今,在哈尔滨,处处可以见到“军人优先”“军属优先”的标识,时时可以感受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
编辑/穆可双
湘西,一名土家族战士的荣光
摄影并撰文/徐树人 曹 磊 冯彦荣
1月11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喜气洋洋。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土家族战士唐光顺手捧鲜花、胸佩绶带,在送喜报队伍的簇拥下,接受乡亲们的祝贺。
去年,唐光顺在部队组织的单兵专业比武竞赛中斩获两个单项第一,年底凭借过硬的军政素质荣立二等功。唐光顺立功的喜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他的家乡永顺县首车镇中坝村,大山里的村庄沸腾了。
今年初,永顺县人武部结合该县籍优秀军人的探亲时间,特地为他们举行庆功会,对在部队立功受奖的官兵进行表彰,进一步营造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激发官兵爱军精武、建功军营的热情。
“光荣感是拿钱买不到的!”庆功表彰大会现场,当军地领导给唐光顺一家人佩戴“光荣军属”和“二等功臣”绶带时,全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没有这片土地的养育,就没有我的成长。” 庆功会结束后,唐光顺将县政府奖励的5000元奖金捐给当地敬老院和小学,以表达子弟兵对家乡的一份深深情意。
为了鼓励当地适龄青年参军报国,唐光顺等人还组成宣讲团,走进当地学校为学生作报告,讲述自己的从军经历和成长故事。唐光顺母校的学生姚京成激动地说:“学长的故事实在太励志了!没想到军营这么锻炼人,以后我也要像学长那样在部队建功立业,报效家乡父老,报效祖国!”他的一番话道出了众多学生的心声。
编辑/刘欣欣 学员 胡尔根
一枚军功章 照亮全家人
摄影并撰文/陈 立 马世扬 特约记者 谭长俊
1月29日下午,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陆军第79集团军某舟桥团二营四连班长、四级军士长杨春志的老家喜气洋洋。他的父母从前来慰问的军地工作人员手里接过立功喜报。立功证书和奖章,在乡亲们的簇拥下,将沉甸甸的“功臣之家”牌匾挂到大门上。“儿呀,你的立功喜报到家啦,部队的关心和鼓励也到家啦,我们感到特别光荣,你一定要好好干啊……”母亲龚芹现场拨通了杨春志的电话。
一朵红花两家戴,一份荣誉两家享。随后,慰问组一行又辗转来到杨春志岳父母家中。杨春志和妻子结婚后长期两地分居,多亏有岳父母的悉心帮助,如今儿子将满4岁,聪明可爱。据该团政委焦玉庆介绍,团党委之所以连续两年为已婚立功官兵夫妻双方的父母家同时送喜报和牌匾,就是让军人荣誉彰显出更大价值,成为整个家族的荣耀。
“女婿在部队干得好,我们照顾孩子苦点累点也觉得值!”抚摸着牌匾,杨春志的岳母韩彩凤眼角闪烁着泪花,不住念叨:“让春志不要惦念家,一定要在部队争取更大光荣。”

儿子杨镕泽对爸爸的军功章爱不释手,妻子马晶将立功喜报悬挂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脸上的笑容传达着内心的喜悦。
此时,千里之外的某水域,尽管气温低至-20℃,但杨春志却感到内心暖流涌动。迎着凛冽寒风,他和战友们斗志昂扬地投入紧张的冰上作业中……
编辑/刘欣欣 学员 李 鹏
你翱翔蓝天 我分享荣光
摄影并撰文/王志佳 惠成学 张景程
隆冬时节,吉林省磐石市黑石镇银装素裹。程艳芳没有想到,因为儿子刘成,她与老伴一夜间成了小镇“名人”。走在路上,人们都会主动和她打招呼,话题三两句离不开刘成,“你家刘成真争气!”
那块“空军飞行员光荣家庭”牌匾,是程艳芳亲自捧回家的,被她摆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每当看到牌匾,程艳芳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儿子英俊的面孔。
服役于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的刘成在大二时凭借优异的身体素质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万里挑一的空军飞行学员。初教机、高教机、战斗机……这些年,他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翱翔蓝天的飞行员。
2017年12月,空军为首次评定飞行等级飞行员家庭颁发荣誉牌匾。数百名飞行员和家属一同见证了这一光荣时刻,程艳芳也身在其中。
在部队组织的家属座谈会上,程艳芳动情地说:“部队把儿子培养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这是我们全家的荣誉。”
正值战斗机改装训练关键时期,实战化训练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刘成和战友们一起斗严寒、战苍穹,刻苦锤炼打赢本领。“你是咱家的骄傲,要努力飞,别辜负国家和军队的培养!”每次和刘成视频聊天结束,程艳芳都不忘叮嘱一句。


编辑/刘欣欣 学员 胡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