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杨 盼 王雪峰 珥 赓

长龙阵前沙似雪,边陲塞外月如霜。
数九寒天,北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官兵深入陌生地域,冒着-40℃低温昼夜行军1500公里,拉开了部队极寒条件下练兵备战的序幕。
阵地上,呈现出一派火热的练兵景象。各专业官兵不惧严寒,忙而有序恢复战备工作,迅速部署调试装备。忽然间,战斗警报响起,“敌军”来袭,全营迅速转入战斗状态。
对抗结束后,各连主官碰头总结问题,研究对策:长途行军,车辆容易抛锚,应该成立两个抢修小组,确保车辆不掉队;装备联调,电子器件随机故障增多,应多组织演练,摸索出故障发生规律和应急处置方法;对抗演练中,雷达自动截获和跟踪“非典型”目标不稳定,操作员要加强预判,必要时进行手动跟踪……极寒条件下,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受到很大影响,把问题暴露在平时,总结积累经验,战时才能不辱使命。
不久后,上级下令转移阵地,官兵们再次挺进茫茫荒原。
天寒地冻、未知情况、长途行军、上级设置的特情……官兵们面临着各种考验。途中,某装备车辆暖风机突发故障,内外温差导致挡风玻璃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霜。为了不影响梯队行军进度,车内官兵摇下车窗,裹着被子顶风前行……
刀在石上磨,兵在难中练。“极端恶劣天气是部队战斗力的试金石,将不卸甲、马不解鞍是部队的常态!”营长刘晓磊说。







编辑/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