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 宋 鹏 吴国东 特约记者 张永进
18年前,他携笔从戎,成为一名光荣的军校教员;8年前,他主动请缨,赴海拔4730米的红其拉甫边防连代职;离世前两天,他在毕业论文答辩现场认真提问点评每位学生,生前发出的最后一条微信,仍在询问论文答辩情况……
他叫司南,是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理论教研室的一名讲师。2018年6月29日清晨,他在担负学员毕业论文答辩评审任务中,心脏病突发,去世时年仅41岁。
2011年,司南从高原代职回来不久就被查出心肌肥大。他将治疗一拖再拖,就是不想因住院误了上课。2017年5月,全身水肿的司南,被学校强制停课“逼”进了医院。6月12日,司南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术后不到3个月,他就坚持要重返讲台。

在患病的7年里,司南强忍病痛折磨,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在学校率先试行“导学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法,深受学员好评。
这些年,司南年均授课量200学时,5次在各级重大教学竞赛中获奖,20多篇研讨文章在核心期刊和大型研讨活动中发表和获奖。作为原兰州军区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他20多次赴军地单位宣讲,受众达10万余人。
大家都说司南是块璞玉,外表平凡,质地温润而纯粹。这个在同事眼中把讲课看得“比天还大”的人,在今年退役工作展开时,面对教研室超编4人的情况,没有因身体原因向组织提条件,而是坦然地说:“组织怎么安排,我就怎么执行。”被确定为退役对象后,他还主动要求排课,坚持上班。
入伍从教18年来,司南培养的5000余名学员像一枚枚“边关钢钉”,深扎在祖国的边海防线上。他用生命践行了“上好每一堂课”的誓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编辑/马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