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天,潮涌东方。
40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古老的中华民族开启了走向复兴的壮阔征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40年栉风沐雨,中国军队和祖国一起,经历了这场伟大的变革。
40年砥砺奋进,中国军人和人民一起,走过了这段壮丽的征程。
翻开40年波澜壮阔的巨幅画卷,改革强军的历史回响深远而悠长,响彻在强国强军的伟大征途上。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强军之策。4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根本指导,恪守性质宗旨本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着眼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全面提高,朝着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砥砺前行。
此刻,我们从40年历史的滔滔洪流中,撷取40朵浪花,折射静默光影背后的时代波飞浪卷;从40个激越音符中,倾听这部慷慨雄浑的奋进乐章;在40个难忘瞬间中,回望由几代共和国军人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峥嵘岁月。
以此,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向伟大的时代致敬!
——本刊编辑部
策划:本刊编辑部
统筹:宋 雯
执行:宋 雯 刘欣欣 刘 妍 肖 晔 学员 李政皓
设计:赵 林


1980年春,一支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为主体的舰队,越海峡、闯远洋,劈波斩浪8000多海里,圆满完成了为我国运载火箭试验海上测量船只护航任务,在波涛汹涌的南太平洋上,第一次留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队的航迹,向全世界表明,新中国海军依靠自己的力量已向装备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枚运载火箭在高空中顺利完成了火箭级间的分离、发动机关机和火箭头体分离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全程,最后在预定区域准确入海。这次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继我国进行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研究和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就。

华北大演习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规模最大的一次实兵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部队,立足现有装备,按照现代战争要求,演练各种作战本领。步兵、装甲兵、炮兵、工程兵、空军航空兵、空降兵等诸军兵种密切协同,军事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组织严密,展现了一幅人民战争无穷威力的壮丽图景,充分显示出我军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战斗作风,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出色的指挥艺术和熟练的战术技术。


1984年,海军J121号远洋打捞救生船,载着308名官兵,驶离青岛,于当年11月20日在上海与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会合后,组成了我国第一支南极考察船队,向南极进发。我国首次南极考察和长城站建站的圆满成功,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于促进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具有重大意义。

1984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阅兵。受阅部队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生产的,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与过去相比,我军有了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压制火炮,有了较先进的空防、海防和反坦克武器,有了新式的飞机、舰艇、坦克和具备一定自卫反击能力的战略导弹,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某型号导弹挖潜增程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第二炮兵部队对战略核武器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对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核反击作战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1986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防大学的成立,是我军军事院校现代化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干部培训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央军委决定,从1988年10月1日起,我军军官和士兵着新式军装,并佩戴军衔,人民解放军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这次服装改革比较彻底全面,在样式、系列配套、用料、号型设置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1992年,应联合国秘书长请求,我国政府决定,派出400人组成的军事工程大队,参加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的维持和平行动,开创了我军派遣成建制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先河,标志着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在维护和创造世界和平的事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7年7月1日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添马舰营区冉冉升起,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已接管了香港的防务。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标志着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已经担负起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履行祖国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1998年夏,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松花江流域嫩江出现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在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时刻,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斗争中。

1999年9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广州战区陆海空三军、第二炮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浙东、粤南沿海举行了大规模的诸军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实兵演习。这次演习充分展示了高技术条件下渡海登陆作战的壮观场面,表明我军现代化建设水平和联合作战能力又有新的提高。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1日上午8时,在澳门驻军临时营地,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两名护旗兵的拉动下冉冉升起。驻澳门部队官兵满怀豪情壮志,开始履行光荣的使命。

2000年10月13日,京郊燕山脚下精兵云集,一场全面展示人民解放军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决心、信心和能力的大演兵,在全国四地同时拉开序幕。这次大演兵,是为全面贯彻中央军委“科技强军,质量建军”号召,全军兴起的蓬蓬勃勃的“科技大练兵”活动的一次实兵检验,也是1964年全军“大比武”以来,人民解放军演练层次最高、运用技术最新、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全军性演兵行动。它展示了我军保卫国家安全,捍卫祖国统一的强大实力,展示了新世纪解放军的崭新风貌。

2002年5月15日,中国海军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首次环球航行舰艇编队,从青岛解缆启航,历时132天,总航程3.3万多海里,于9月23日胜利返港。这次环球航行创造了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间最长、航程最远、航经海域最广、访问国家最多等多项纪录。

2005年8月18日至25日,“和平使命-2005”在俄罗斯联邦符拉迪沃斯托克和我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这是中俄首次举行联合演习,目的在于深化中俄互信、增进彼此友谊,加强两国两军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协调,演练两军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应对危机的组织协同,提高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

2007年8月1日,全军部队开始陆续换穿07式军服。这次军服调整改革,是我军军服全面、系统的一次改革,标志着我军军服建设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08年12月26日下午14时,3艘现代化战舰满载着13亿中国人民的期待,缓缓驶离海南三亚港,犁开了人民海军远洋护航的新航程。这是一次创造历史的远征:派军舰赴索马里亚丁湾护航,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执行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任务。

200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同以往历次阅兵相比,这次阅兵参阅要素更加齐全,装备类型更加多样,兵种专业更加全面,表现形式更加新颖。这是一次展示我军形象、体现中国力量的大阅兵,是一次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大阅兵,是一次扬我国威、壮我军威的大阅兵。

2011年2月中旬,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数万名在利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我军快速投入力量展开撤离我驻利人员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在亚丁湾西部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徐州舰受命前出,为撤离我在利人员的船舶实施护航,空军4架伊尔-76型运输机飞赴利比亚接运中国在利比亚人员。3月5日23时15分,最后一批中国从利比亚撤离人员飞抵上海,35860名身处险境的同胞全部回到祖国的怀抱,大规模撤离我在利人员行动圆满结束。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这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航空母舰发展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标志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按计划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要求,牢固确立主建为战、盯战抓建的思想,以创新驱动军事训练改革转型,初步构建起以“红剑”体系对抗、“蓝盾”防空反导、“金头盔”自由空战、“金飞镖”突防突击4个实战化训练品牌为牵引的训练格局,有效推动了训练理念由“盯着自己练”向“盯着敌人练”的深刻转变,组训空间向海上、高原、夜间、电磁等多维度延伸,战斗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针对也门局势急剧恶化,为保护在也门的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奉令执行撤离中国在也人员任务。这是我国首次使用战斗舰艇撤离驻外人员。

“9·3”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阅兵。受阅的500余台各型装备,编成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6个模块,体现了信息化战争的联合性特点和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安全、人民安宁生活的能力。这些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84%是首次亮相,充分展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2016年7月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某部。自此,我国成功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主研制200吨级大型机的国家之列。运-20是空军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装备,是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该机的顺利研制并正式列装部队,实现了我空中战略投送装备自主发展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航空设计制造能力迈上新台阶,空军战略转型建设站上了新起点,对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应对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等紧急情况,提高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和我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7至9月,陆军组织“跨越-2016·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五大战区陆军5支劲旅挥师漠北轮番对战某专业蓝军。这是陆军领导机关组建以来,首次组织实兵系列演习。演习围绕“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要求,坚持问题主导、能力为本、聚焦实战、考评牵引,紧盯部队作战任务,加速重塑新型陆军训练体系,增强部队全域作战能力。 较之以往,“跨越-2016·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的规模、强度和难度再创新高,更加注重和突出实战化,临机确定参演单位、临机明确演习条件、临机下发作业条件,演习全程充满变数,着力解决演习组训简单化、指挥演练表演化、蓝军不真不硬等问题,立起“主建为打仗、主业抓训练”的鲜明导向。

2016年12月25日清晨,由辽宁舰及属舰组成的中国航母编队首次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这一天,距离辽宁舰正式入列4年零3个月。自2016年12月下旬起航以来,由辽宁舰和数艘驱护舰组成的航母编队在渤海、东海、黄海海域开展了多个课目的编队训练和舰载机战术训练,在复杂海况条件下组织了多批次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放飞和回收,进行了空中加受油、空中对抗等多项训练。航母编队出第一岛链,挺进大洋,是全面提升编队综合能力的重要一步。此次执行训练和试验任务,跨多个海区开展舰载战斗机战术训练,按航母编成组织全要素全流程整体训练,构建航母编队远海作战指挥体系和保障体系,锻炼了舰机融合水平和编队协同指挥能力。

2017年7月30日上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1万2千名受阅官兵、600多台受阅车辆装备集结列阵,犹如钢铁长城巍然屹立。100多架战机在6个机场整装编队。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是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后的全新亮相。此次阅兵受阅装备近一半为首次亮相,集中体现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就。


这次远洋训练是中国空军首次飞越对马海峡。空军轰-6K、苏-30等多型多架战机从部署机场完成出动准备,编队飞越对马海峡赴日本海国际空域训练,应对了外国军机的干扰,达成了既定训练目的,提升了远洋机动能力。空军开展的一系列海上方向实战化军事训练,响应了练兵备战的号令,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空军坚决听从号令、推进强军事业,在实战化军事训练中抓紧抓实备战、提高打赢本领,以大国空军的使命责任,扛起备战打仗的担子,让党和人民放心。

经党中央批准,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这是任务调整后,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

2018年1月3日上午,中央军委隆重举行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军发布训令,号召全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打赢能力。
隆冬的华北大地寒意正浓,训练场上生机勃发、热情涌动。开训动员大会主会场——中部战区陆军某团靶场,7000余名官兵全副武装、威武列队,近300台装备整齐列阵、气势磅礴。同时,全军设4000余个分会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部队设野战化分会场。从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从中原腹地到万里边关,三军将士威严伫立、集结待命。这是中央军委首次统一组织全军开训动员,是人民军队加强新时代练兵备战的一次崭新亮相。

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善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是新时代人民海军的豪迈亮相。这挺进深蓝的壮美航迹,凝聚了近70年来人民海军的不懈奋斗,彰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巨大成就。

2018年4月12日,辽宁舰航母编队全体官兵在南海海域接受习主席检阅并现场聆听习主席重要讲话,军心士气和训练热情高涨。阅兵结束后,编队迅即出航,出巴士、奔西太、过宫古、进东海,按照远近海衔接、大范围机动、全程对抗检验的思路,先后开展突破潜艇威胁区、远海制海制空作战和复杂海况下舰载战斗机起降、陌生海空域战术对抗等训练,并同步带动各战区海军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和岸导部队参训,航行一路、对抗一路、提高一路,锻炼提升了编队体系作战能力。


2018年8月26日,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统一考试举行笔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101个考场,14万余名考生报名参加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考试,平均报招比为15:1,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报招比达到754:1。

国际军事比赛是俄罗斯国防部主办的一项国际性军事赛事,中国军队自2014年起连续五年应邀参赛,2017年首次承办比赛,不仅检验提高了部队战备和实战化训练水平,还加强了与各参赛国军事交流合作,充分展示了我放眼世界推进新时代练兵备战的自信开放形象,彰显了各参赛国官兵以比促学、共同提高的良好精神风貌。“国际军事比赛-2018”历经15天的激烈角逐,中国军队在参加的22个比赛项目中,获得4个团体第一,15个团体第二,2个团体第三,1个团体第四,一次次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国际赛场上空。

应俄罗斯邀请,中国军队派出3200余人、各型装备车辆1000余台、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30架,于2018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赴俄后贝加尔边疆区楚戈尔训练场参加“东方-2018”战略演习。中国参演部队以过硬的战斗素养、顽强的战斗作风,在异国演兵场、检阅场精彩亮相,展示出中国军队捍卫和平的决心和能力,赢得广泛称赞。此次受邀参加演习,是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境参演,演习内容由以往的联合反恐拓展为组织联合防御和反攻等传统安全课题。与以往中俄共同参加的演习相比,此次战略演习层级更高、规模更大、要素更全、联合性更强。
编辑/宋 雯 刘欣欣 肖 晔 学员 李政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