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范贤明 特约记者 高宏伟 记者 陈国全
在南海一隅,山与海的夹缝中,祖国的眼睛始终明亮。
60年,这里驻守着一个海岛前哨,一群雷达兵用青春韶华诉说着一个个戍守天空国门的故事。
斗转星移,云卷云舒,滚烫的岁月留驻于守望者的记忆中。是什么,让这些守望者60年如一日选择坚守?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依山傍海的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雷达站。
沿着盘山公路一路行驶,蓝天白云下整饬一新的连队宿舍楼映入眼帘。楼前楼后、道路两旁,一排排高大的霸王棕如同笔直挺立的哨兵,整齐列阵。
60年来,一代代官兵把哨所当家建,自己动手开山辟路,手提肩扛,抬石搬砖,守防环境和生活条件逐渐改善。
翻开连队留存的一张张泛黄老照片,简易道路、简陋营房、简单生活设施……无不在讲述着建站之初老一代雷达兵的艰辛。



雷达站远离城镇,山高路远,对当年的雷达兵来说,生活用水是头等大事。
“以前只能饮用被海水侵蚀严重的地下水,那种水又苦又咸,连蒸出来的米饭都泛黄……”上士王礼介绍,直到连队通上自来水,吃水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大家终于吃上香甜可口的米饭。
一年四季,路边草丛时常爬出眼镜蛇;刮台风时,几天吃不上新鲜蔬菜也是常事。年复一年,官兵们积累了“战蛇斗虫”经验和本事,还自给自足栽活了各类果蔬。
雷达兵都说,守岛生涯苦中透着甜,这是属于海岛雷达兵的“乐戍”滋味。
面朝大海,四季花开——常人眼中,这是难得一见的美景。然而在海岛雷达兵眼中,这几个大字意味着“一日是风景、一年是坚守、十年是奉献”。




高高的山顶上,雷达阵地一片静谧之中暗藏风雷。方舱里,年轻的官兵值守战位,聚精会神地移动鼠标。电脑显示屏上,各种颜色标注的符号和图案不停跳跃变换。
仔细辨析屏幕上每一个可疑的目标,警惕地守卫由电波构筑而成的祖国南大门——这是海岛雷达兵的忠诚“剪影”。
在这片阵地上,一代代雷达站官兵接力守护,练就了一双双“火眼金睛”,一次次圆满完成空情任务。
“和衷共济矢志精武,乐守天涯瞭望海空。”连队正门前的一副对联,让“士兵之家”多了一丝战斗气息。
傍晚时分,落日余晖烧红了半边天,尽情挥洒在山海之间,像是给这个偏僻的南国哨所镀上了一层金晖。
夜色降临,山脚下的城镇灯火璀璨,一片繁华。山顶上,年轻的雷达官兵结束晚餐后,走上各自的值班战位。
训练室内,上士邓涛正带着新兵加班训练,准备明天组织一次小考核;雷达方舱内,值班员赵金钊双眼紧盯屏幕,辨析着每一个目标;忙碌的指挥室内,多个岗位协同保障空情,口令声此起彼伏……
山海之间,阵地孤悬一隅,但官兵们从未感觉到孤单。
在雷达兵的身后,璀璨的万家灯火如繁星点点,照亮心路。
编辑/宋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