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张 丹 特约记者 谢析搏 记者 肖 晔
时隔3年,武警河北总队机动支队特战一中队战士秦宏峰对那场比武仍记忆犹新。
2017年,第九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烈日下激战正酣,来自17个国家的32支特战队正在上演一场巅峰大战。
变场地!所有参赛队员在前一天晚上才知晓第二天的比赛课目,比赛中陌生的地形一个接一个变换……
换装备!队员们武装奔袭到一处射击地域,裁判要求队员使用陌生枪械进行射击……
那一战,一中队参赛官兵力克群雄,勇夺3个单项冠军、1个单项亚军、1个单项季军,并将总冠军奖杯收入囊中。在此前后,这柄东方“天剑”锋芒毕露,威震四方,连续3年代表中国武警部队征战国际赛场,以骄人的战绩告诉世界:这就是中国军人!




毗邻西柏坡,砺剑太行山。武警河北总队机动支队特战一中队前身诞生于烽火年代,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官兵血脉,并代代赓续传承。如今,重新组建仅29年的一中队担负河北省境内反恐处突、抢险救援等重要任务,先后参与重大活动安保、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近50次,在各类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100多次,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12次。
鲜花和掌声之后,该中队官兵头脑清醒,始终保持能打胜仗的激情,在千锤百炼中砥砺利剑锋刃。
没有谁是天生的特种兵,宝剑的锋芒绝非与生俱来。身上负荷不少于20公斤,每天至少一次10公里武装越野,每周3次长途武装奔袭……该中队的训练计划表,隐藏着“天剑”出鞘的密码。
“天剑”一出,剑气凌人。该中队如今已成为特种兵的传奇,而每段传奇背后,必定都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艰苦付出。




快速出枪上膛、瞄准击发、转换姿势、变换方向、互换枪种、更换弹匣、排除故障——每个动作,官兵都要反复练习千万次,几乎每个人都练到身上伤痕累累,手掌磨出老茧,食指变形增粗,直至形成肌肉记忆,练成本能反应。
该中队使用的野外综合训练场所处的挂云山曾洒满先烈的热血。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八路军战士和民兵与敌人在此英勇战斗,无路可退的“挂云山六壮士”,战斗至弹尽粮绝后跳崖壮烈牺牲。
如今,革命先烈的慷慨壮歌依然回响在这片山川,激励官兵在比武场勇争第一,在反恐处突战场冲锋陷阵,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那一次,一中队驻训地域发生暴力事件。接到命令后,他们紧急驰援。在一名暴徒挥舞爆炸装置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危急时刻,战士徐海东果断开枪射击……




那一年,驻地城市遭遇洪水灾害。一中队官兵迅速出动,连续奋战9昼夜,加筑防洪堤坝,翻山越岭为群众送粮送药……
“特战一队,忠诚奉献,敢打必胜,勇争第一!” 这是深深融入该中队官兵灵魂血脉的战斗誓言,激励他们在强军兴军实践中不断续写忠诚卫士的荣光。
在该中队营区门口,矗立着两块高高的石碑,上面刻满了立功官兵的名字。2019年,荣誉石上又新添了一行,“集体一等功特战一中队”。
不负戎装,无愧荣光。这柄“天剑”凛然出鞘,新的传奇征程,已经开启。
编辑/肖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