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深处,那山那水那群兵

摄影并撰文/刘 昆 侯崇慧 曹世凯

“巍巍祁连接昆仑,雪融冰消河西行。昌马峡谷起高坝,疏河库水映丹峰……”

这首网络小诗描述的,是玉门关外祁连山深处的昌马河水库。这里荒无人烟、交通闭塞,冬季最冷时,气温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武警甘肃总队执勤支队执勤六中队10名官兵长年驻守在此,守护着国家某工业基地“生命源”——昌马河水库的安全。

自1959年设哨以来,一茬茬官兵坚守岗位,不畏艰辛,多次排除险情,确保该水库连续61年安全无事故。多年来,执勤点官兵共有21人立功,10人考上军校。2017年,哨所荣立集体二等功,次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大山深处的坚守。
官兵在昌马河水库大坝巡逻。
官兵在嶙峋的山石间艰难行进。
官兵在器械场训练。
开展使命任务教育。
周末,官兵娱乐健身,其乐融融。
官兵因地制宜开展体能小竞赛。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野兔不落脚。”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5月18日,笔者乘坐每周一趟的补给物资车,一路颠簸来到这里寻找答案。

到执勤点时已是傍晚。排长高兴隆热情地介绍了哨所的情况。他说,除了手机没信号,刮大风也是这里的“特色”之一。在昌马河,平均每天要刮十多个小时的风,常常刮得人睁不开眼睛。“训练场沙坑里铺的沙子经常被风刮走,我们就去山上找沙子,装在袋子里扛下来倒在训练场,训练进度从来都没落下过。”上等兵王文中说。

官兵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1969年12月,气温突然降至零下47摄氏度,水线告急。一旦冰块堵塞输水管道,将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后果。凌晨3点,哨所官兵接到报警后,立即跳入水池,用冰铲、铁锹等简易工具砸冰排险,用身体堵住浮冰。增援官兵赶到时,战士们的衣服早已冻成了冰,很多人被冻伤,但是没有一块浮冰进入管道,水线始终保持通畅……

这个故事就是一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让每一个初来哨所的官兵都树立一种意识——“生命源”是要用生命来守护的。

 

战士马踏吹奏口琴,金毛犬“饼干”守在一旁。
大山深处,官兵的文化生活有声有色。  
茶余饭后,官兵利用有限的一块平地自娱自乐踢毽子。
巡逻途中,官兵简单休整。
信念如磐,铁心向党。
巡逻到山顶,官兵用手机合影留念。
一个哨所,忠诚不渝的坚守。
 

“我2011年刚到这里的时候,桌子就是几个铁杆子支撑着一块木板,吃饭的时候晃个不停。” 中士班长卢硕回忆过往,感慨颇多。时至今日,哨所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执勤设施先进完备,全方位、全天候的视频监控系统使官兵执勤如虎添翼;训练场地扩建完善,室内训练馆内配备了跑步机、动感单车、仰卧起坐板等设施;生活环境日臻舒适,液晶电视、电脑、洗衣机应有尽有,闲暇时官兵还能上网浏览新闻、看电影,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10名官兵同执勤、同训练、同学习、同生活,亲如手足。

哨所方圆80多公里皆无人烟,精神上的寂寞仍是对官兵最大的挑战。上等兵李晓告诉笔者,每次有人来哨所,他们都高兴得像过节。

哨所有位战士叫马踏,他的爱好是吹口琴。闲暇时,他就在山间吹上一段。时间长了,在他的带动下,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吹上几段。

笔者离开哨所时,朝阳初升,水库广阔的水面上一片平静。副班长焦艳爽带领战友们准备上哨,他细心地检查每位战士的装具和着装,提出执勤要求,下口令,向国旗庄严敬礼,向右转,官兵们踏着有力的步伐向大坝走去……

 

 

编辑/高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