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刘鸣真 吴 坤 李 敏 薛 征 王晓勇
保障国产某新型高级教练机的新装备配套列装后,空军某场站的官兵爱不释手。“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只怕离战场太远!真打起仗来能不能轮到我们院校部队?”一叹一问之间,流露出场站官兵渴望尽快融入战场的急迫心情。
新装备列装,场站官兵兴奋地嗅到了战场的气息,但保障打赢的招数还得靠硬本领。场站党委“一班人”率先刀口向内,认真梳理剖析与实战脱节的旧思维、老办法,真刀真枪地揭陋习、亮短板,迅速掀起聚焦实战谋打赢的“头脑风暴”。









为了提高保障效率,优化保障流程,场务连大胆尝试,把清扫车的待命区,从内场车库调整到外场“三抢”车辆附近,并随车配备清扫工具和修补材料,保证实战条件下战损飞机附带的道面损伤能够迅速得到清理修补。这一举措让官兵在头脑中把“外场”与“战场”连成一线。
前不久,在一次野外对空通信车架设演练中,导航连官兵迅速开赴陌生地域,升起天线、连接线缆、发动油机、设备开机……大家分秒必争,将完成任务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时间抢先一秒,战斗就多一分胜算!”
立足现有条件,如何尽快实现保障模式的换代升级?这个问题悬在官兵心头,成为他们努力的方向。
某新型机首次列装空军院校部队,装备尚未配齐,人员技术水平也有差距……面对重重困难,官兵将思维调整到“战场模式”,毫不畏惧,刻苦攻关。面对油泵车接头与新机匹配度不高的难题,四站连几名骨干加班加点集智攻关,设计出比原接头更加适配的新接头,并迅速投入新装使用。在此期间,他们不仅让老装备逐渐焕发出新效能,还挖掘出新装备的新潜能,储备了一批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
在越来越浓厚的思战谋战氛围中,官兵找到走进战场的入口,保障水平快速提升,成功实现当年改装、当年承训、当年受阅。
编辑/高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