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探月,挺进梦想的壮丽航程

撰文/记者 安普忠 贺逸舒

 

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摄影/记者 王卫东)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凌晨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规避机动。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厂房内进行垂直总装。(摄影/高 杰)
器箭对接,准备进入联合测试阶段。(摄影/屠海超)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塔架。(摄影/郭文彬)
 
 

凌晨1时33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随后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负责搜索回收任务的测控与回收系统技术人员及时发现目标,有序开展回收工作。

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将空运至北京开舱,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也将随之启动。

 

 

11月29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再次实施制动,进入近圆形环月轨道飞行。图为三维模拟动画图。(新华社发)
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实施动力下降并成功着陆。这是12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落月后的嫦娥五号
探测器。(摄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11月30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成功分离,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图为三维模拟动画图。(新华社发)
12月2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新华社发)
 
 

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1月24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实施2次轨道修正、2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圆轨道。此后,探测器经历组合体分离、环月降轨及动力下降,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于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预选区域着陆并开展采样工作。12月3日,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于6日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之间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此后按计划分离并受控落月。12月12日至16日,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完成2次月地转移入射、2次轨道修正后,返回器于12月17日与轨道器分离并重返地球。

 

 

12月3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摄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新华社发)
12月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拍摄的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画面。(摄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12月12日9时54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实施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新华社发)
12月13日9时51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新华社发)
 
 
 

国家航天局专家表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一次任务中,连续实现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同时,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成功实现了多方面技术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对于我国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完善探月工程体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12月17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握手庆祝。(摄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12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拍摄的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示意图。(摄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12月17日,工作人员将嫦娥五号返回器吊运至装载车辆。(摄影/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
安全着陆。(摄影/新华社记者 连 振)
 

 

 

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已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当前,嫦娥五号发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正式拉开序幕。

第一步:绕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在轨有效探测16个月,实现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并获得全月图。实现我国探月工程第一步战略目标。

第二步:落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获得月球三维照片,研究了月球土壤成分,并对月球空间环境进行了感知,出色完成了四大科学目标。制作完成了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优于30米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编制了虹湾地区地形分析报告,为嫦娥三号软着陆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踏上奔月之旅。12天后,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表面。随后,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完成互拍,并将图像传回地面,实现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任务的中继星“鹊桥”号发射成功。随后,“鹊桥”号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解决了月球背面与地球的通信问题。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从地球启程,于2019年1月3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第三步:回

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升空,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执行任务结束后,返回器以半弹道跳跃方式两次再入地球大气层,安全返回,为嫦娥五号任务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成功,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夏平、高德政整理)

 

 

编辑/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