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黄 海 杨东龙 刘 巧
夜幕降临,荒凉而神秘的巴丹吉林沙漠上空云密星稀。陆军第74集团军某炮兵旅各战斗群隐匿在夜色中,大漠戈壁上,一场跨昼夜实战化演练一触即发。




“‘飞鹰’注意,对P地区实施侦察!”4时许,接到情况通报后,无人机悄然抵近目标空域。情报侦察队迅速前出搜捕目标,作战数据不断流转。一条命令传到指挥车上:“1号高地后侧发现‘敌’炮兵群,对其进行火力打击!”指挥员轻敲键盘,计算机即时生成作战文书并发送给火力单元。
“‘狂风’放!”远火分队率先对“敌”防空阵地发起“点穴”精打。随后,10余发照明弹接续升空,“敌”阵地上空如同白昼,各类目标无处遁形。与此同时,战术炮兵群从不同阵地对“敌”进行集火覆盖。多型火炮借助指挥自动化系统联成一个整体,形成强大火力,“敌”阵不多时便湮灭于火海之中。





导调组临机导调,集火打击后,阵地暴露,“敌”残部复活目标发起反击。战术炮兵群迅速转移阵地,向“敌”侧翼机动。途中,炮火袭击、卫星过顶等特情不断,官兵一一成功破解、化险为夷。
战斗持续至次日凌晨,百里之外的“敌”装甲集群企图在夜色掩护下发起反击。目标信息被及时传至我指挥所,远火分队即刻机动至发射阵位,数十枚制导火箭弹划破夜空,成功歼“敌”……




在此次演练中,该旅按照体系对抗、自主对抗的方式,围绕支援与遭遇、进攻与防御等作战行动的火力运用,昼夜连贯组织主战营作战体系对抗演练。他们重点研究火力突击与反突击、火力支援与反支援等9类典型行动要点,以及装备抢修、空天侦察等10余组战术情况处置方法,梳理形成多个战法经验,部队体系作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编辑/高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