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黄志伟 陈 晨 唐 乾 肖景耀
日前,陆军某防空旅在祁连山下结束一场实兵实弹演练后,千里机动至浙西某地,准备接受新任务的挑战。
官兵刚刚完成铁路卸载,就接到作为红军投入跨昼夜陆空对抗演练的命令。
扮演蓝军的空军航空兵某部多架战机陆续起飞,向红军阵地扑来。


防空部队快速占领阵地,起竖导弹、通信组网、隐蔽伪装,做好战斗准备。雷达开机,第一时间对“敌机”展开搜索。
“发现01批目标,稳定跟踪!”雷达技师牛满坡迅速向连长朱昌东报告情况。
“发射!”随着指令的下达,导弹呼啸而出。导演部借助模拟系统,判定蓝军战机被成功“摧毁”,红军在第一波次抗击中取得胜利。
鉴于阵地位置已经暴露,红军迅速组织官兵转移至预备阵地,构建立体防空网。防空网刚成体系,蓝军战机便从多方向分多批次向红军阵地展开进攻。


红军指挥员根据空情划分目标,各作战单元按照实时战场情况,区分主次展开射击,取得“毁伤”2架、“击溃”2架蓝军战机的战果。
不到20分钟,防空警报再次响起,遭到重创的蓝军卷土重来,调整战术,实施超低空突防,并释放强电磁干扰。红军指挥员快速判明蓝军意图,组织联合防空、自主抗击。一番对抗后,蓝军损伤过半,铩羽而归。
“此次演练中,‘蓝军’全过程不间断、多批次、多方向的对我实施饱和攻击,确实让我部感到战场生存的压力。”该旅领导表示,正是通过这样严格的真打实练,部队实战能力才得到有效检验和锤炼。
编辑/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