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号嘹亮

——两本军用号谱背后的故事

摄影并撰文/胡 鑫 钟炜俊

军号嘹亮,响彻营盘,号令冲锋,催人奋进,将官兵思绪带到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地处闽江源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红色历史底蕴深厚。在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内,珍藏着一本1932年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号谱详细记载了红军生活、训练、作战及部队番号、职务等340多首曲谱。

“战争年代,当冲锋号在战场响起,我军将士就热血沸腾、奋勇冲锋,即使面对巨大牺牲,也会毫不犹豫舍生忘死去完成任务。”深秋时节,纪念馆内,武警福建总队三明支队宁化中队红色讲解员兼司号员李浩,正为大家讲述这本号谱背后的故事。

 

军号嘹亮,激励官兵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强军实践。
司号员李浩认真学习爷爷传承给他的手抄军号谱。
开展“再闻军号声、永远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
老红军罗广茂捐献的军用号谱。
 

1930年初,时年15岁的罗广茂参军入伍,被选为部队司号员,派往中央军事学校陆地作战司号大队学习。毕业时,领导将一本厚厚的红军军用号谱郑重地交到他手中,叮嘱他好生保管。

回到部队后,罗广茂在一次作战中不幸中枪负伤,被安置在当地群众家中养伤。伤好后,罗广茂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为了避免号谱落入敌手,罗广茂悄悄回到老家,将号谱交给母亲,并再三交代一定要妥善保管,之后便外出寻找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罗广茂想找回号谱,可时隔多年,母亲年事已高,早已想不起号谱的藏匿地。直到1974年拆建家中谷仓时,他才发现用布和油纸裹得严严实实的军号谱,被钉在谷仓底板上保存。罗广茂喜极而泣,立即决定将这本保存完好的号谱捐献给国家。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这是全国目前唯一一本最为完整且正规出版的红军号谱,属于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军号声声,悠远绵长,一个个关于信仰、忠诚和勇气的故事还在延续。司号员李浩介绍,武警宁化中队同样珍藏着一本手抄军号谱,这也是他的“传家宝”。

 

宁化县革命纪念馆老馆长为中队官兵动情地讲述《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背后的故事。
军号响起,催人奋进。
中队在“军号嘹亮”主题雕像前组织新兵授枪仪式,激励新战士传承红军精神。
吹响军号,感悟历史。
 

李浩的爷爷李德厚于1964年入伍。由于从小嗓门大、肺活量好,他在新兵连时就被选中参加司号员培训。为了方便记忆,李德厚特意手抄了一本军号谱带在身边,一晃就珍藏了50多年。2017年,李浩从山东老家入伍。临行前,李德厚将这本号谱郑重交到他手中。

2018年10月1日,全军恢复播放作息号;2019年8月1日起,全军施行新的司号制度。这一年,已是上等兵的李浩如愿参加了司号员培训。他每天坚持高强度练习,最终以总评第一的成绩通过结业考核,成为一名合格的司号员。

军号嘹亮,激励官兵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号令意识、增强战斗精神。李浩所在的武警三明支队宁化中队扎根革命老区,多年来官兵始终坚守红色初心、传承红军精神,忠诚守护着这片红色热土的和谐安宁,先后圆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100余次,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党组织”“基层建设先进中队”。今年,该中队充分利用驻地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重温革命历史、讲述红色故事等活动,使官兵时时处于红色精神熏陶洗礼中,进一步强固官兵信仰根基,砥砺初心使命,激发担当强军重任的“原动力”。

两本号谱,同一种精神,延续着人民军队的红色血脉,传承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听,嘹亮的军号再次响起,那是穿越烽火岁月而来的慷慨壮歌,那是激励新时代官兵奋勇前进的催征号角!

 

 

编辑/高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