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廖 键
南国十月,“秋老虎”发威,深圳梧桐山午后气温峰值达到40℃以上。
排长刘敬凯身上的迷彩服已被汗水浸透,他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珠,带领队伍在山林中小心翼翼地搜索前进。官兵屏声敛气,战靴轻轻踩在落叶上,四周异常安静,却“杀机”重重。此前1个多小时,小队已遭遇10余次袭击。




不拟脚本、不搞预演,遭遇前不知道对手是谁、从何方来,遇袭、反制、再反制都在电光石火之间……武警广东总队执勤第三支队第四季度专勤专训开训现场,特殊“新兵连”的“新兵”们正在接受考验。
该支队常年担负粤港边界一线的防控执勤任务,执勤点多、线长、面广,勤务以流动巡逻、定点值守为主。近3年来,他们参加了各级组织的30多次拉动演练,执行了扑灭山火、抗击台风、打击偷渡等50多次实战任务,次次圆满完成,从没掉过“链子”。



实力从何而来?“部队时刻绷紧战斗这根弦,依靠实战实训锤炼打仗本领,季度专勤专训就是提升战斗力的抓手!”据支队领导介绍,结合部队任务实际,该支队每个季度从执勤中队分批随机抽调人员进行专勤专训。开训即开战。他们直接将参训人员拉到陌生地域搞对抗,设置临机对手,“任务、对手、人员搭档都是新的,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特殊的‘新兵连’”。
对抗演练结束,官兵在静静地等待裁定结果。“3小时内,红军‘阵亡’4人,蓝军‘阵亡’3人……最终评定,红军74分,蓝军79.5分,蓝军胜!”刘敬凯带领的10人小队遗憾败北。他们随即投入到反思总结会中,一起回顾战斗、反思问题、分析原因。


不达优,不结训。在为期40天的专勤专训中,参训的12支小队经历体能、技能、智能等6大项31个课目的训练和考核,综合评定不达优者,将被列入下一批专训名单,直至考核成绩达到优秀。
编辑/高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