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战位迎接春天

2022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22年,人民军队将迎来建军95周年。我军要瞄准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跑出新时代奋斗强军加速度。

感悟伟大时代,见证强军征程。今年的“新春走军营”栏目又与您见面了。春节前夕,本刊记者、特约记者兵分多路,上高山海岛,访边防哨所,踏林海雪原,记录和呈现一线官兵精武强能、牺牲奉献、忠于使命、践行宗旨的家国情怀与时代风采。

新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更多的奋斗故事正在发生。让我们跟随前方报道组的文字和镜头,共同感受强军新征程上激昂的时代脉动。

——本刊编辑部

 
 
西藏军区标沙拉错哨点官兵举行升国旗仪式。(摄影/王巍巍)

 

 

 

兵进太行 雷霆破袭

——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杨子荣英雄侦察连” 全要素破袭演练纪实

摄影并撰文/肖士金 罗 坤 记者 李伟欣 张毓津

 

寒冬腊月,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杨子荣英雄侦察连”全员全装奔赴太行山腹地,在陌生地形构设逼真战场环境,在红蓝对抗中进行全要素破袭演练,检验侦察兵严寒条件下综合作战能力。

“现已到达预定地域,各组按计划迅速展开。”记者在现场看到,各任务小组接到命令后立即展开行动,武装侦察组迅速前出,穿越荒林抵近侦察,技术侦察组利用车载红外侦察系统锁定“敌”重要目标,空中侦察组操纵无人机进行不间断空中巡视。

营长王东亮告诉记者,此次演练没有事先摸排和标记明显地形地物,官兵进入陌生地域后,必须依靠传统侦察方法和信息化侦察手段进行自主定位侦察,独立侦获目标。

 

到达预定地域后,侦察队员快速出动。
两名狙击手掩护官兵通过崖壁。
官兵快速穿越火障。
实施捕俘行动。
狙击手掩护队员快速通过开阔地段。
侦察班进行林地搜索。
侦察兵投掷飞刀袭击目标。
协同掩护,迅猛出击。
官兵在烟幕掩护下搜索前进。
战士利用绳索牵引通过火障。
侦察队员利用无人机进行战场侦察。
侦察小组夜间渗透。
侦察队员进行战场救护。
侦察小队向任务区域进发。
指挥员部署夜间破袭行动。
观察手为狙击手指示目标。
 

为阻挡侦察小组前进,蓝方分队在路线上设置多种障碍,逼着红方侦察兵进行牵引横越、穿越壕沟、攀登崖壁等连贯作业,给官兵体能、技能和意志带来极大考验。

到达目标区域附近,天色渐暗。侦察兵使用多种夜间侦察设备,不断侦察“敌情”。在红外夜视镜内,“敌”装备车辆、警戒岗哨尽收眼底。班长母贤东快速通过某型终端指挥平台向连指挥车上报信息,“敌情”在指挥车荧屏上一目了然。

“命令你组,对‘敌’指挥所进行破袭夺控!”根据回传信息,连长陈科成在指挥车内下达命令。组长杨龙根据任务,快速分工、组织行动。狙击手迅速占领狙击阵地,突击队员在夜色掩护下,悄然抵近,成功歼灭“敌”外围哨兵,随后对“敌”指挥所实施精准打击……

演练结束,该连立即组织现地复盘,大家热烈讨论,直指矛头问题不留情面,研战思战氛围浓厚。据了解,近年来,该连坚持开训即驻训、驻训即严训。驻训以来,他们采取情况诱导、场景转换、课目融合等多种方式抓训组训,有效提升了战斗力。

 

 

 

热血演兵 挑战“生命禁区”

——西藏阿里军分区某部开展冬季强化训练现场见闻

摄影并撰文/特约记者 刘晓东

 

正值寒冬腊月,阿里高原气温骤降。在严酷的高寒缺氧环境下,西藏阿里军分区某部连续数日展开超负荷、超强度、超极限的冬季强化训练,锤炼官兵作战能力。记者跟队采访,现场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

在阿里高原,即使轻装行走也相当于在平原上负重10公斤的运动量。官兵背负25公斤重的物资装备,穿行在各种复杂地域,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度上展示着中国军人的意志品质和能力素质。

“发现‘敌’侦察机过顶,各组隐蔽……”行军途中,导调组利用地形临机导调,检验部队快速处置情况能力。

 

官兵在高原陌生地域负重行军。
进行单兵战术小比武。
开展武装奔袭训练。
进行负重翻滚轮胎训练。
官兵快速穿越火障。
进行协同推车训练,提升协同作战意识。
部署班组行动。
官兵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进行攀登滑降训练。
在强化训练中,官兵翻越矮墙。
演练中,官兵通过“染毒”地带。
圆满完成高强度训练,官兵喜悦归来。
 

且战且行,经过数个小时的艰苦行军,官兵到达预定地域。茫茫高原,冰封雪裹,官兵士气高昂,努力克服极端恶劣环境带来的影响,全力投入各课目的演练。协同推车、翻滚轮胎、肩扛圆木……官兵一次次挑战身心极限,训练中高潮迭起,令人震撼。

此次训练的重头戏是崖壁攀登滑降。官兵借助绳索攀爬上近乎垂直的峭壁,既要克服高原缺氧对人体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还要时刻应对不时从山顶滑落的碎石。训练场景惊心动魄,令记者既捏着一把冷汗,又不由得暗暗为官兵点赞。

“各组注意,迅速进入战斗状态!”高强度体能训练刚结束,一场战术演练又拉开帷幕。官兵闻令而动,再次出发,立即投入班组协同演练中……

 

 

 

云端执戟卫长空

——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空战对抗演练目击记

摄影并撰文/邓 鹏 郭昀博 沙凌云 记者 向黎鸣

 

春节前夕,记者探访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现场记录一场多型战机空战对抗演练。

“计时起飞!”接到塔台指令,预警机、歼击机呼啸升空。预警机领航员郝心龙和空中机械师陈泽紧盯各类仪表盘,配合驾驶员精准拨动电门按钮;任务舱内,方寸荧屏上数据奔流,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空中战勤人员密切注视显控台上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及时将战场数据推送至指挥台位。

飞行指挥塔台里一派忙碌景象。记者看到,指挥屏上,空中态势瞬息万变、攻守双方你来我往。

 

歼击机升空掩护。
歼击机接近“敌”目标。
战鹰返航,等待下一次升空训练。
战机锁定目标,进行火力打击。
飞行员进行地面战术研讨。
 

抵达目标空域后,预警机与歼击机随即完成组网建链。空中指挥长任龙下达指令,机组迅速调整雷达状态,运用多种手段展开搜索。

“发现目标!”经过细致识别筛查,各战位密切配合,追踪“敌方”位置。电子侦察员彭凡帆依托软件判明目标属性,快速研判态势并上报,指挥引导员叶俊迅速流转目标参数。视距外,数架歼击机超低空掠海飞行接近目标,伺机发起攻击。“3、2、1,发射!”依托预警机的引导,歼击机精准击毁目标。

“越是节日临近,越要加强练兵备战,坚决守护海空安全。”该师领导告诉记者。此次演练,他们采用“兵力按需调配、态势实时共享、协作评估复盘”的方式,持续强化演练质量监控,将空中指挥所开设、信息体系构建等10余个课目随机嵌入演练,设真场景、设强对手,综合运用多种技战法真打实抗,推动对抗演练从需求牵引式向课题验证式转变。

 

 

 

雪山之巅,守望苍穹那群兵

——春节前夕踏访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某高原雷达站

摄影并撰文/游 漪 特约记者 刘 畅

 

数九寒冬,昆仑山脉深处风啸雪飞,冰冻草枯。“风吹石头跑,地面不长草,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是对这片“生命禁区”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春节前夕,记者顶风冒雪,登上海拔5100多米的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某高原雷达站阵地,在极地苦寒中感受高原雷达兵滚烫的家国情怀。

记者上次来到这里还是1年多前。抵达阵地,正想找熟悉的官兵聊聊,忽听得警报响起,只见值班官兵快速奔向战位。

“边境线附近,发现不明目标!”雷达方舱内,上等兵、雷达操纵员贺震东紧盯屏幕,研判空中态势,并迅速上报情况。不多时,2架战机紧急升空,直飞目标空域。数分钟后,空中目标调头飞离边境线,消失在雷达屏幕中……

警报解除,记者同中校工程师孟祥才一起走出雷达方舱,冰雪反射的强光让人睁不开眼。孟祥才长舒一口气,感叹道:“我们被称作祖国的‘千里眼’,真是每时每刻都在战斗!”

 

官兵迅速奔向战位。
工程师孟祥才(右一)给战士教授装备使用方法。
大雪过后,官兵冒着严寒清理积雪。
官兵在阵地周边巡逻。
使用新配发的油机发电方便干净,官兵连连点赞。
昼夜燃烧的锅炉为官兵提供充足的暖气。
雪山之巅,“喊山”成为官兵疏解寂寞的一种方式。
在“生命禁区”为祖国站岗放哨。
官兵张灯结彩迎新春。
 

中午,雪越下越大。坐在温暖的宿舍里,记者和大家聊起来。“说不想家,肯定是骗人的!”四级军士长夏浩洋不久前结婚了。2019年,他主动申请从成都调到雪域高原为祖国守边防。他坦言,因为家人的支持,自己才能更安心地在边疆工作。三级军士长李林脸庞黝黑透红,这是典型的“老高原”名片。6次进沙漠、9次上高原,这个刚强的西北汉子从来没有犹豫过。但是谈到女儿,他忍不住泪湿眼眶。女儿今年8岁,可李林在家陪伴她的时间加起来只有1年。作为父亲,想孩子,真想。作为战士,必须坚守,这是像山一样重的责任。

雪停了。记者跟随大家对阵地周边展开巡逻。身着新式作训服的官兵与皑皑雪山融为一体,俨然一幅壮美的水墨画。随着战备任务不断增加,雷达站从机动补盲到固定部署,驻地海拔越升越高,离边境线距离越走越近,可官兵坚守雪山阵地的士气越来越高,为祖国奉献的心始终炙热。

走进一个个房间,只见冬储菜窖、取暖锅炉、供氧设备、VR游戏装备、流动“书吧”等各种设施应有尽有,高原雷达兵的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所到之处,记者总能看到战士们脸上洋溢着微笑,就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温暖。

壮丽的雪山,鲜红的国旗,正值最好人生年华的兵,这是记者眼里高原上最美的风景。

 

 

 

我为祖国守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守桥兵的那些事儿

摄影并撰文/沙子钺 张树彬 林镇海 记者 向黎鸣

 

2022年1月底,记者走进武警江苏总队南京支队执勤十五中队,准备和官兵一起过年。由此,结识了一群可爱的新时代守桥兵。

1月31日清晨,起床哨还没响,列兵高润泽就醒了。今天是除夕,他将迎来自己入伍后的第一个春节,难免兴奋不已。

“嘟嘟嘟……”起床哨终于响了。迅速起床、出操、整理内务……高润泽还特意换上了刚熨洗的军装,将“执勤能手”的奖状摆在显眼处。按照计划,他今天要通过视频电话向外公拜年。

高润泽的外公陈钊福今年71岁,1971年入伍到解放军某舟桥旅,担负南京长江大桥守卫任务。整整5年,每天早晚各一次巡逻,陈钊福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着这座著名的大桥。那段令他终生难忘的经历,他一次次地讲给外孙高润泽听,直到高润泽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也走上了守桥兵的岗位。

 

1月31日,除夕这一天,守桥官兵执行巡逻勤务。
战士在江边进行定点巡查。
中队战士在大桥铁路面巡逻。
守桥兵徒步登上13层楼高的哨位。
夜间,守桥兵对铁路面进行定点执勤。
 

上世纪60年代末,高润泽所在的武警南京支队前身部队便进驻南京长江大桥,承担守桥任务。“万里蓝天彩云飘 ,万里长江浪涛涛, 火红的太阳心头照,我为祖国守大桥……”这首传唱50多年的歌曲《我为祖国守大桥》,正是守桥官兵的真实写照。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守桥部队几经改编、数度转隶,一茬茬官兵用生命护卫,以青春相守,确保大桥的安全。夏天,桥面最高温度接近50℃;冬天,江风刺骨,穿几层毛毡裤也挡不住寒气。平均每天有几万辆汽车、几千艘船舶分别从桥上桥下经过,超高分贝的噪音和汽车尾气也时刻考验着官兵的意志。但是,守桥官兵从未离开岗位,始终用忠诚和奉献践行着“忠诚守大桥、奉献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从小时候,我就常听外公讲他和战友当年的守桥故事;现在,轮到我向他讲一讲新时代守桥兵的生活了。”年轻的高润泽难掩兴奋。

“训练场上肯卖力,守桥才有硬实力。”高润泽虽然入伍时间不长,但他以“守桥传人”的身份为荣,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心练好守桥本领,很快在新兵中脱颖而出。

 

上世纪70年代,高润泽的外公陈钊福在南京长江大桥边留影。(高润泽供图)
高润泽打通视频电话向外公陈钊福拜年。
高润泽(左)正在接受干部查哨。
守桥兵刻苦训练,锤炼过硬守桥本领。
 

“外公春节快乐!我现在也像您一样在大桥上站岗了,还被指导员表扬了……您注意保重身体!现在大桥有我和战友们守护,请您放心!”听到高润泽报来的喜讯,手机视频里的陈钊福连连称好,满脸都是欣慰的笑容。

刚和外公视频通话结束,高润泽就被战友们拉去写春联。压纸、蘸墨、起笔、收笔,高润泽的书法有模有样。“好!虽然你的书法还不算成熟,但胜在一板一眼,工整认真!”指导员许义承的一番点评,令高润泽开心不已。此时,官兵们开始忙碌起来,挂灯笼、写春联、贴“福”字……营区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守桥兵夜间上哨途中。
官兵们一起写春联、迎新春。
 

晚饭后,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没看多久,上跨年哨的官兵就匆匆离开了。上下一班哨要用3个小时,守桥兵需要徒步登上13层楼高的哨位。看着哨兵们离开的身影,高润泽也提醒自己要早点就寝,守好他虎年第一班岗。

夜色正浓,高润泽准时到达北桥头堡哨位,“大桥安全重于生命”的字样在夜幕中格外醒目。万家团圆的夜里,雄伟的大桥显得分外美丽宁静。望着大桥上璀璨的灯光,高润泽不禁挺了挺腰板,将手中的钢枪握得更紧了……

 

 

 

编辑/高采薇 马丽娜 肖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