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

守国守边亦守家

摄影并撰文/李宝成 朱 虹 李志伟 记者 梅世雄 刘宝瑞 岳雨彤

 

发扬以岛为家、艰苦创业精神,忠诚履行戍边职责。

——习近平

 

清晨,天空泛起一抹玫瑰红。沐浴初夏的朝阳,沿乌苏里江一路向东,穿越乌苏大桥便登上了黑瞎子岛。

这里位于祖国陆地版图最东端。岛上,东极哨所巍然耸立。驻守于此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每天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

2016年5月24日,习主席来到连队看望官兵,步行前往东极哨所,登上30米高的哨楼,察看执勤设施,询问执勤情况,同正在执勤的哨兵交谈。

离开哨所,习主席来到连队勤务指挥室,听取连队建设和执行任务情况介绍。得知连队建设信息化程度较高,执勤、巡逻设施齐全,官兵冒严寒、战风雪、抗洪灾、斗蚊虫,有效完成了各项任务,习主席十分高兴,叮嘱大家发扬以岛为家、艰苦创业精神,忠诚履行戍边职责。

 

巡逻途中,哨所官兵举行向党旗宣誓仪式。
每天为祖国迎来第一缕阳光,东极哨所官兵倍感自豪。
巡逻战士警惕地观察边境动态。
驻守在祖国东极黑瞎子岛的官兵在边境巡逻。
 

6年来,小岛四季轮转,岛上风景变换。“这几年,我们的‘家’也发生了很多新变化,不变的是大家以岛为家的炽热情感。”连长张辉动情地说。

这个“家”,虽在小岛,却连着万家安乐——

哨位上,20岁的战士杨长明正在执勤。

新兵下连第一个春节,他和战友在巡逻途中度过,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艰难地向目标界碑行进。

“从没见过这么深的雪!”最初的兴奋,很快被雪中巡逻的艰难冲淡。往年春节,杨长明都是和家人团聚。此刻,寒风裹着乡愁,让他的心情像脚步一样沉重。

雪深路遥。杨长明喘着粗气,就在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战友手指远方大喊:“界碑!”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界碑时的情景。”杨长明回忆说,界碑上醒目的红字“中国”和界碑旁“中国陆地最东点”的标记,让人感到神圣。

 

官兵为界碑描红。
随着智慧边防建设不断推进,官兵管边控边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哨所官兵忠诚戍守祖国边防。
官兵在阅览室读书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
 

“走在巡逻路上,脚印就是主权的印章。”杨长明说,如今,自己读懂了边关的神圣,不知不觉,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

这个“家”,环境艰苦,却让人内心温暖——

走进宿舍,战士们纷纷讲起自己心中的这个“家”。

“习主席对我们的生活十分关心,走进战士宿舍,边看边问。战士们睡觉冷不冷?能不能洗上热水澡?连队伙食怎么样?每个问题都心系大家冷暖。我们都想向习主席报告,连队的生活越来越好!”田栓波介绍道——

“清洁锅炉取代了燃煤锅炉,不仅让室温适宜,而且节能环保。”

“热水器实现电热能和太阳能‘双配置’,战友们随时都能洗上热水澡。”

“这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人身在边关不觉寒。”田栓波说,更让大家温暖的是,战友们爬冰卧雪、同甘共苦结下的深厚感情。

这个“家”,让人眷恋,也让人成长——

“看,这是我来岛上第一天拍的照片—朝阳下的柞树林。”一名战士向记者展示他的微信朋友圈,照片配了一行简短的文字: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组织新兵学习连队光荣历史,激发为国戍边的壮志豪情。
苦练作战本领,铸就祖国钢铁边防线。
官兵开展战术演练。
官兵交心谈心,畅谈理想。
 

这片茁壮成长的柞树林是全旅闻名的“人才林”。

为了鼓励官兵扎根哨所,连队有项传统:优秀士兵可以在“人才林”种下一棵标有专属编号的柞树。

夏日,岛上的柞树绿意盎然。通信技师刘相生一眼就认出自己种的那棵。

“习主席来到连队勤务指挥室,听取连队建设和执行任务情况介绍时,我作为操作员全程操控信息装备。”刘相生说道。

鹰眼全景系统、多媒体背负式终端、无人机、微波通信车、卫星电话……戍边装备更新换代,官兵能力不断提升。

搭乘智慧边防建设快车,连队官兵加速成长:战士赵佳宇成为无人机操作能手,郭志强精通多媒体终端应用,李俊牵头成立的学习小组取得多项革新成果……

 

寒冬腊月,官兵冒着严寒进行实战化训练。
冬季,官兵在界江一线巡逻。
哨所官兵对祖国“清澈的爱”与皑皑冰雪交相辉映。
 

成长,发生在连队每一位官兵身上。改革调整期间,战士姜鑫雨从另一支部队转隶到这个偏远小岛,心理落差很大,萌生了退伍的念头。

“在我最迷茫的时候,连长、排长给我讲习主席来到连队的情景,讲连队的光荣传统,战友们也鼓励我。”回忆自己融入连队的历程,姜鑫雨至今难忘。

重新振作后,姜鑫雨的军事训练成绩突飞猛进。2020年,他在全旅“东极卫士”比武中创破纪录,荣立三等功。

在“人才林”种下柞树那天,姜鑫雨觉得自己也真正在这里扎下了根。

都说边关苦,都说边关累,可连队官兵为什么能在这里安心驻守?离开东极哨所,阳光照在江面,洒下一片金辉。记者心中有了答案:守国守边亦守家,国安家安亦心安!

 

 

编辑/马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