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经典 铁血见证

——著名军事摄影家沙飞抗日战争期间经典摄影作品选登

撰文/记者 马丽娜


沙飞(1912-1950)


沙飞,原名司徒传,1912年出生于广州,是我党我军新闻摄影事业的开创者和新中国画报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军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

1937年9月,在“全民通讯社”担任摄影记者的沙飞赶赴平型关,采访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八路军115师。10月,沙飞赶赴五台山参加了八路军,以照相机为武器,揭露敌人侵略我国的暴行,记录抗日军民的钢铁意志和战斗风貌,激发民族自救的意识。他与前线将士一起奋战,拍摄了《沙原铁骑》《挺进长城内外》《塞外风云》等一系列优秀战地摄影作品,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录,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在古长城欢呼胜利。

1938年,白求恩在五台松岩口模范医院给伤员动手术。

1937年,反围攻作战时,我骑兵出击平型关。

1938年秋季反围攻战役中,我军在青纱帐里埋伏,准备冲杀敌人。

1937年10月,八路军骑兵挺进敌后。

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上。

1940年,聂荣臻送别百团大战时救出的日本小姑娘。

1938年,白求恩在边区五台山与自卫队员合影。

保卫国土,保卫家乡。

1942年,《晋察冀画报》(《解放军画报》前身)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诞生,沙飞任画报社主任。图为画报社工作人员使用土造机器制作出精美的图片。

1942年2月,河北平山县南庄的刘梦元(左)、刘汉兴(中)参加八路军。

1942年,八路军战士英勇冲锋的场景。


沙飞的摄影作品实现了思想性、纪实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他认为,摄影须“最忠实地反映现实”,摄影只有做到真实,才能成为“鼓舞士气,争取胜利的一个因素”。1939年,日寇进犯河北阜平期间,沙飞到基层部队摄影采访,并利用行军间隙展览了自己的照片,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他总结说:“我把一些随身携带着的战斗英雄战斗事迹的照片挂出来,进行流动展出,叫每一个战士都看到。尤其对他们影响深的是关于他们本连队活动的一些照片,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战斗情绪。每一个战士看后都要求在战场上立功,好把自己的功绩留在照片上反映出去……” “他拍得真好,因为他懂军事,部队到哪他到哪,随部队行动。有时候部队还没到,他就先到了。我们到了,他已站在那里拍照了。他机动灵活,吃苦耐劳,又能打,又能照,又能写,难能可贵啊!”时任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团长的李钟奇将军曾这样描述他记忆中的沙飞。


吹响冲锋的军号。

小机枪手在战斗中成长。

边区妇女在纺线。

1939年,八路军将士经过唐河,挺进冀中。

1940年,边区人民热烈欢迎胜利归来的八路军将士。

1939年,河北阜平一区参军大会上,群众给参军青年家属送馒头。

1940年,涞源妇女为前方战士做鞋子。

炮兵训练。

1938年,八路军战士们在长城岭上开战斗总结会。

1941年,边区举行运动会,参赛者进行篮球比赛。

练习投弹的妇女。

晋察冀被服厂为部队赶制军衣。

在晋察冀边区,我军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5年3月,灵丘人民热烈欢迎八路军入城。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今天,让我们一起展阅沙飞用光影构建的史诗画卷,铭记抗日战争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汇聚强军兴军的磅礴伟力。

(本文资料参考《中国解放区摄影史略》顾棣、方伟著)



编辑/马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