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银雪菲 王昊忠 潘一烽
“固定通信台站遭‘敌’定点破坏,立即机动至指定地域,开设野战通信枢纽接替通信保障任务!”子夜,火箭军某部一场夜间通信训练在大漠拉开帷幕。
接到命令后,指挥员迅速组织官兵集结编队,奔赴目标地域。机动途中,“敌特”袭扰、卫星临空等特情轮番袭来。官兵通力协作、冷静应对,一一化解险情。
抵达预定地域后,官兵密切配合,快速建立野战通信枢纽,将无形的指挥网络延伸至各任务区域,一道道作战指令在夜幕中快速流转于各作战单元。
训练持续进行,战况愈演愈烈,战场态势几经变化。
紧急展开设备。
向目标地域机动。
警戒防卫。
官兵紧张有序进行夜间操作。
电子搜索,捕获干扰信号源。
开设台站。
“遭‘敌’火力突袭,通信传输中断,号手受伤退出战斗!”微光下,该部立即启动应急通信预案,备份号手迅速补位,抢修通信光缆、开设便携站、展开电台基站,通过多种备用手段突破“敌”电磁封锁。很快,指挥通信恢复正常。
“野战通信枢纽位置暴露,立即转移,重新与上级台站建立联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官兵们从容应对,迅速转移阵地,经过一番鏖战,终于保障导弹成功“点火”。
晨光熹微,训练结束,硝烟未散。野战帐篷内,官兵立即展开战地复盘分析会,围绕班组协同、装备互通、网系融合等课目,拉单列表查摆短板弱项,集智攻关制订改进对策,为打好下一仗蓄势储能。
编辑/王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