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百年 奋飞空天

——写在人民空军成立75周年之际

撰文/张 雷 危立平 记者 李建文 特约记者 鲁泰来

11月4日,习主席在视察空降兵军时强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全面提高空降作战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空降兵部队。

一个经略空天的军种,每飞越一个年轮,都会在无垠天空留下岁月回响,在历史长卷烙下光辉印记。

今年是人民空军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启追逐空天梦想的第100个年头。

回首来路,人民空军沐浴党的阳光雨露,伴随共和国前进的步伐,风雨兼程,铸剑长空,在祖国的蓝天留下壮美航迹。

踏上新征程,人民空军迈出由大向强的坚定步伐,取得战略转型的显著成就,站上奋进一流的崭新起点,书写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西部战区空军某部开展实战化训练。(摄影/刘应华)



铁心向党|把忠诚镌刻在万里长空


人民空军党缔造,人民空军忠于党。

从1924年我党选派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孙中山创办的航空学校学习,到1949年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立人民空军,再到一代代空军官兵不辱使命筑起共和国的蓝天长城,人民空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处处洒满党的阳光雨露。

一代代空军官兵始终把忠诚于党作为最高政治要求,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强军战歌,把忠诚和使命镌刻在祖国的蓝天。


1951年10月1日,空军机群飞过检阅台上空。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空降兵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摄影/柳 军)

2015年9月3日,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现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检阅。(摄影/王卫东)

1949年10月1日,筹建中的人民空军战机在开国大典上接受检阅。(摄影/林 杨)

人民空军培养的第一批女飞行员。(摄影/冀连波)


这是人民空军飞行员忠诚奋飞的一个场景——

两架战机迎头对冲,眼看就要相撞。面对来势汹汹的外军飞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李德兵依然驾机一往无前,航向不变,高度不变。

狭路相逢勇者胜。生死考验面前,外军飞机急转脱离,悻悻而逃。李德兵说:“拼到最后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一口气!”

奋斗起笔,天空为卷,忠诚作答。人民空军坚定为党奋飞,根源在政治奠基;敢于长空亮剑,离不开政治贯注;保持纯洁光荣,得益于政治淬炼;矢志向天图强,靠的是政治引领。


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官兵向党旗宣誓,立志忠诚于党、奋斗强军。(摄影/余红春)

空军某场站官兵在部队先烈墙前,开展“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活动,讲述部队战斗历程,激发官兵奋斗热情。(摄影/陈豪豪)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高擎旗帜走上阵地,开展系列仪式教育。(摄影/马 冰)

“模范地空导弹营”开展传递荣誉奖旗活动,激励官兵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强军事业。(摄影/谭巳成)

“西飞砺剑-2022”实兵对抗综合训练中,红方飞行员驾驶战机编队隐蔽向目标空域挺进,对蓝方目标实施打击。(摄影/刘应华)


精神之光永不褪色,忠诚使命接续奋斗。新时代新征程,空军部队牢牢把握政治建军时代要求,推动政治建军各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加速推进空军现代化建设,用忠诚航迹续写空天梦想新的时代篇章。

在洒满阳光的航程上,人民空军向着崭新的高度跃升,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创政治建军新局面,引领广大官兵永远沿着党指引的方向高飞远航,把铁心向党的赤胆忠诚镌刻在万里长空。



向战而行|淬炼攻防兼备的空天利刃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你已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通报你的国际识别码和飞行目的。”一天,不明身份的外军军机闯入东海防空识别区,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王海大队”飞行员驾机紧急升空应对。

“身后是祖国领空,我们绝对不能后退!”面对外军军机的挑衅,飞行员杨俊成与战友凭借过硬技战术,与其展开激烈较量,最终将其逼退。

深入推进练兵备战,确保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是新时代空军官兵建功空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7年初春,来自3个战区空军的多支地面防空兵部队,挺进西北大漠,开展“蓝盾-17”演习,推动空军防空反导能力取得新突破。(摄影/刘 川)

空军某部战机编队展开实战对抗训练。(摄影/杨 军)

空军某部官兵坚守战位,守望祖国空天。(摄影/王宏宇)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王海率领年轻的飞行大队,靠着敢于空中拼刺刀的血性,立下赫赫战功。图为当年“英雄的王海大队”官兵留影。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空军航空兵飞行一大队传承“英雄的王海大队”红色基因,争当新时代强军先锋。(摄影/李吉光)


近年来,从体系对抗到实战化演训,再到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砺剑高原,空军战斗力建设直指未来战场。

在戈壁大漠、雪域高原、东南沿海,空军部队展开的演习演练,协同愈加默契,对抗愈发激烈。由一架架战机、一枚枚导弹、一部部雷达织就的“天网”,不断延展。

一切为了胜利,是人民空军永不卷刃的精神利刃。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空军始终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不断拓展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式、提高训练层次,探索推出能力生成新模式,用模块化建设为战斗力“搭积木”,部队战斗力建设换挡提速。


空军某导弹团组织多个火力单元协同训练。(摄影/李 龙)

2018年6月,空军“红剑-2018”体系对抗演习在西北大漠展开,重点训练体系制胜战术战法,提升体系作战能力。(摄影/杨 军)

空军某基地官兵紧贴实战开展多课目训练。图为战机对地面目标实施攻击。(摄影/徐晨桐)

2015年初,空军“金头盔”飞行员蒋佳冀驾驶国产新型战机开展对抗训练。(摄影/刘应华)

2018年5月,空军出动战机绕飞台岛巡航。(摄影/刘 锐)

2017年11月,空军航空兵某师组织轰-6K等多型多架战机,飞越巴士海峡和宫古海峡开展远洋训练。(摄影/陈 亮)


——坚持战训耦合提升训练水平。持续加大对抗空战、远海远洋、远程机动等课目比重,上高原、赴远洋、飞边界、长航时等成为常态,“育鹰尖兵”“空降尖兵”“机务尖兵”等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更加贴近实战。

——坚持以联为纲推进体系练兵。持续升级“红剑”“蓝盾”“金头盔”“金飞镖”“擎电”等实战化训练品牌,将政治工作、后装保障与作战行动全流程设计、一体集成训练,以“科技+”“网络+”升级赋能。

——坚持新域精训深化能力生成。加速推进武器升级换代,向特战、电抗、无人、隐身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倾斜,深度融入联合训练流程,逐步建成面向未来的空天力量体系。

强军路上,人民空军正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目标迈进,努力锤炼空天战略打击能力、战略预警能力、空天防御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空天力量支撑。



换羽攀升|站在更高起点上加力转型


这是一张令人慨叹的列装时间表——

2016年,歼-20战机首次在航展上公开进行飞行展示;

2018年,歼-20战机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向全面形成作战能力迈出重要一步;

2022年,歼-20已经遍布“东南西北中”,列装越来越多,飞得越来越远……

这张时间表,是人民空军新质作战力量加速生成的缩影,映照着人民空军的转型轨迹。新时代,人民空军历史性跨入战略空军门槛,正不断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全面跨越。


2016年7月6日,空军隆重举行运-20飞机授装接装仪式。图为交付的首架运-20飞机滑过“水门”。(摄影/刘 畅)

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董珺完成多型国产新机改装和领先使用,带领团队深挖装备潜能,获空军某型战机组首个“金头盔”。(董珺提供)

2017年6月,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空军首批“双学籍”飞行学员获得飞行等级证章。(摄影/曹占礼)

2020年8月,空军某部歼-20飞机进行空战训练。(摄影/余红春)


新域新质新装,最难的是“大脑升级”,最迫切的是“人才迭代”。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董珺,勇当探路先行者,带领团队3个月突破10余项技术难题,实现新装备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

探路,注定充满风险。一次训练中,董珺驾机正要降落,突发空中特情。90秒内,他同时操控多个按键,驾驶飞机平稳降落,为新机列装和训练手册编写积累了宝贵经验。

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有一种速度叫“模范空降兵连”速度。几年前,空降兵某旅成建制换发新装备,“模范空降兵连”受领先行先试重任。

一场时间争夺战由此打响!全连吃住在训练场,装备、场地、教练员等资源被利用到极致。两个月后,官兵驾驭新装备亮剑沙场,如期实现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目标,完成向合成化、信息化的快速转型。

在战略转型的浪潮中,唯有勇立潮头,方能乘风破浪。党的十八大以来,瞄准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人民空军多措并举、多向发力,努力锻造战之必胜的空天劲旅。


当地时间2023年5月23日至27日,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第16届兰卡威国际海事和航空展开幕式上进行飞行表演。(摄影/特约记者 朱姜海)

2017年9月,中巴空军“雄鹰-Ⅵ”联合训练中,空军航空兵歼-11B战机双机编队俯冲,对“敌”发起打击。(摄影/陈庆顺)

2023年7月,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运油-20与歼-20双机、歼-16双机进行空中加油编队通场展示。(摄影/记者 王 俊)

2020年2月,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参加新加坡航展飞行表演。(摄影/特约记者 朱姜海)

2021年8月,在“国际军事比赛-2021”中,我军新型运输机运-20参加“航空飞镖”项目赛,首次亮相国际赛场,实施重装空投。(摄影/邓晓明)


——体制机制转型重塑。人民空军陆续完成领导指挥体制、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调整改革任务,力量重组、体系重构、功能重塑迈出有力步伐,部队战斗力建设高质量发展。

——思维理念迭代升级。统筹长远发展、中期布局和当前建设,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围绕未来打什么样的仗、力量如何运用,抓转型搞规划,以理念先行带动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选才育才超前谋划。跟进装备迭代更新,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人才队伍快速成长;依托清华、北大、北航共育飞行学员,组建16所青少年航校培养飞行苗子,蹚开飞行人才培育新路径。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人民空军深化转型、攻坚突破,走开了快速发展步伐,正站在更高起点上,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发展新局面。



飞向世界|在蓝天上展现大国空军的自信


同一片蓝天,共同的世界。开放,是一个飞翔军种与生俱来的内在品质,也是面向空天时代的必然要求。

2024年8月28日,埃及首都开罗,吉萨金字塔群雄伟壮观。

中午时分,受邀参加首届埃及航展的人民空军运-20与歼-10表演机编队呼啸而来,飞越金字塔上空,拉出象征中埃两国国旗颜色的6道彩烟,与金字塔历史性“同框”。

这是一条人民空军走向世界的奋飞之路、突破之路,更是传播人民空军建设理念的文化之路、友谊之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劲舞长空的多彩航迹,见证了中国由大向强的沧桑巨变,为世界看中国、民众看军队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11月5日,空军发布消息称“歼-35A等新型装备将参加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一届届中国航展,人民空军的亮相越来越惊艳,转型发展的蓬勃气息和强劲脉动扑面而来。人民空军为观众带来的,不仅是震撼,还有在蓝天上大写的自信。

开放与透明,是自信的表现,更是力量的展示。成立75年来,人民空军以崭新的姿态,不断拓宽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承担起彰显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2011年1月,利比亚内战爆发,空军派出4架伊尔-76飞机,于2月27日飞赴利比亚执行接运中国在利比亚人员的任务。这是空军首次派运输机赴海外执行撤离我人员回国任务。(摄影/沈 玲)

2015年4月,空军航空兵某部飞行三大队运送救灾物资及人员飞赴发生强烈地震的尼泊尔,展开人道主义救援。(摄影/周建华)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空军航空兵某运输搜救团向震区投送救灾物资。(摄影/谭 超)

2023年11月23日,迎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飞机在风雪中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摄影/新华社记者 曹 灿)


——一次次开门练兵,深化军事合作。人民空军与外军联演联训联赛的频率与规模不断加大,中俄“航空飞镖”、中巴“雄鹰”、中泰“鹰击”等一系列联演联训联赛,让世界看到了英姿勃发的人民空军。

——一次次跨国驰援,搭建空中桥梁。人民空军对外援助的航迹跨越万里,将救灾物资和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送达4大洲70多个国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

——一次次对外开放,展现自信姿态。无论是中国航展,还是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人民空军以开放自信的形象走向世界。


2024年11月13日,空军歼-35A飞机亮相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摄影/特约记者 张永进)

2024年8月28日,在埃及吉萨金字塔景区,受邀参加首届埃及航展的中国空军运-20与歼-10表演机编队飞越金字塔。(摄影/周 闽)

2024年8月,“鹰击-2024”中泰空军联合训练中,中泰参训队员进行联合搜救训练。(摄影/余红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正是开放的眼界与胸怀、真诚的交流与沟通,让人民空军以前所未有的恢宏气魄,登上与世界各国空军交流合作的大舞台,迈出了“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步伐。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全体空军官兵勇挑重任、砥砺前行、向天图强,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辉煌篇章。




编辑/宋 雯 刘 妍 学员 李卓煜 闫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