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记者探访某部无名点号——

高台之上的光荣“守塔兵”

摄影并撰文/吴东东 李志豪 记者 张科进 李蕊沁


小路的尽头,一座超百米的高塔孤零零地矗立在高高的台地上。塔下的无名点号,由某部二级上士赵晗与上等兵刘茂林负责驻守,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守塔兵”。数九寒天,记者一行来到高塔之下的这座小院。

“请将手机放到保密柜!”刚到小院门口,赵晗声如洪钟,一嗓子吓了大家一跳。同行的该部干部张昭阳对记者说,高塔是重要军事设施,对保密纪律要求十分严格。“守塔兵”主要负责这里的警卫勤务和管理保障工作,为严防安全隐患,他们专门在塔座入口处贴上警示牌,同时还对每名入塔来客作出口头提醒。

到了巡塔时间,我们随赵晗乘电梯来到塔顶。未及欣赏风景,身旁又传来那熟悉的一嗓子:“请大家注意安全!”高塔之上,寒风呼啸,记者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此时,赵晗正认真巡检每一个角落。“没有保障任务时也要进行巡检吗?”听了记者的提问,赵晗不假思索地答道:“安全规定要求我们怎么做,我们就不折不扣地做。”

兵撒千里一线牵。张昭阳告诉记者,在该部像这样的小散远点号还有不少,但不管位置多么偏远,无论风霜雨雪,守卫点号的官兵都严格按规章制度要求,日复一日地定时定点巡检巡查,以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确保重要设施的安全。 


 无名点号的战士在夜间执勤。

 赵晗(右)和刘茂林在巡逻。

 赵晗(左)和刘茂林检修设备。

 无名点号的两名战士在高塔上观察点号周边情况。

 课余时间,赵晗(左)和刘茂林进行娱乐放松。


在塔上检查完毕,赵晗又下到院子里巡查一圈,顺便将砖缝里的衰草、冬青树下的落叶都清理一遍。小院占地面积虽不大,但保持好环境卫生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两人在工作中养成了随时清理的习惯,始终将院子整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巡查、保障、守护……这些简单和重复的工作,赵晗一干就是8年。他坦言,当初受军旅影视剧影响报名参军,满心憧憬准备到部队操枪弄炮,谁知被分配到无名点号,刚来时心理落差不小。

“后来如何转变过来的?”听了记者的提问,赵晗想了想,为记者讲起两件难忘的事。

一件是关于老班长岑功的故事。岑功专业技术过硬,工作兢兢业业。后来单位调整改革,他因所在专业岗位被取消而面临退役。即便如此,岑功依然每天乐呵呵地站岗值勤,直至接到退役命令。离开部队时,岑功郑重寄语战友:“作为一个兵,在位1分钟就要干好60秒。”

另一件是赵晗自己的经历。他所在的任务场区,每年都有多个军兵种部队进驻,赵晗因此结识了不少新战友。随着接触和交往的增多,他发现即便是身处自己羡慕的岗位上的官兵,同样会有心理落差。一名战友跟他聊天时说的话,他至今记忆犹新:“每天在岗位上重复着同样的训练确实枯燥,但作为一个兵,只有把每一招都练成绝招才算合格。”

8年守塔,“新兵小赵”如今成了“班长老赵”。几个月前,赵晗带的守塔兵离开号位去上军校了。“别看点号不起眼,走出的人才可不少。” 提及这事,赵晗有些兴奋。他告诉记者,自己帮带的好几个战士,有的成为专业骨干,有的考上军校,还有的退伍后也干得很出色。 

跟赵晗一样,上等兵刘茂林刚到点号时也遇到过困惑、出现过迷惘。如今,他在班长影响下,早已全身心投入岗位工作。“我是一个兵,岗位任务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从刘茂林的这句话中,记者看到了又一个“赵晗”。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未来的成长之路越来越宽。”赵晗说,这几年,很多专业岗位突出精干化、多能化,单位在实践中逐步推开“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模式,自己拓展学习了相关专业,刘茂林跨岗申请的专业也初步定了下来。

如今,赵晗和刘茂林不仅要执行值班、巡查、保障、管护等任务,还要完成各自的专业训练。交谈中,记者感受到他们身上充盈着十足干劲……




编辑/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