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撰文/ 闫星星 刘志宏 杨晓敏 陆振宝 王艺霄 记者 吕德胜
从国内出发,经阿曼塞拉莱、乌干达恩德培、南苏丹瓦乌,先后搭乘军用运输机、小型客机、直升机,历时30多个小时……当地时间5月7日上午,记者随中国第二批赴阿卜耶伊维和快反分队官兵抵达目的地。
阿卜耶伊地区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苏丹与南苏丹存在争议的地区之一。2011年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990号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阿卜耶伊临时安全部队,负责监督苏丹和南苏丹从阿卜耶伊地区分别撤出各自部队。目前,中国向该部队派有快反分队和直升机分队两支维和分队,以及10余名维和军事专业人员。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7日,中国首批赴阿卜耶伊维和快反分队与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开展联合训练。
5月6日,郑州新郑机场,中国第二批赴阿卜耶伊维和快反分队队员整齐列队,参加出征仪式。
当地时间5月7日,中国首批赴阿卜耶伊维和快反分队队员列队迎接第二批分队战友。
作为直属联阿部队司令指挥的机动力量,快反分队需要根据任务区安全形势,穿越多个武装派别控制区甚至是冲突地带,跨战区执行武装巡逻、要员护卫、快反处突等任务。
当地时间5月8日,交接工作有序展开。从形势分析到任务执行,从外事交往到日常管理,从装备保养到后勤保障,首批队员不仅准备了详细的装备物资清单,还分享了他们在任务区摸索出来的经验,使前来接替的第二批分队官兵受益匪浅。
马达轰鸣,武装巡逻车队卷起长长的尘土。轮换期间,两批分队共同开展武装巡逻。
“遇到突发情况不要随便下车”“下车交涉要提前打开执法记录仪”……首批分队军事组组长魏建一,向跟车“见习”的第二批分队军事组组长徐鹏杰等人详细交代任务区的安全形势和注意事项,驾驶员郝明志也毫无保留地向战友介绍任务区行车经验。
当地时间5月10日,两支分队举行指挥权交接仪式,第二批分队官兵正式担负维和任务。
“从首批分队官兵身上,大家感受到战友间真挚的情谊。”第二批快反分队队长张海涛说,“我们会接过守护任务区和平的接力棒,履行好这份责任与使命。”都说“相逢是首歌”,在阿卜耶伊维和一线,记者分外感到,维和战友的相逢,是一首团结友谊之歌,更是一曲忠诚使命之歌。
在阿卜耶伊任务区,记者还跟随中国第5批赴阿卜耶伊维和直升机分队进行了一次空中巡逻,体会到飞行机组的不易。
中国维和直升机分队承担兵力投送、空中巡逻、战场搜救、医疗后送、货物运输等多项任务,被联阿安全部队称为“阿卜耶伊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
当地地面温度经常在40℃以上,机舱内的温度则要超过50℃。一个多小时的航程,记者的衣服被汗水浸湿。
飞行连长徐洋曾经作为中国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的一员,在苏丹达尔富尔执行维和任务,对于当地这种气候环境早已习以为常。
2月底以来,受苏丹内战影响,由阿卜耶伊通往卡杜格利后勤基地的陆路运输路线被切断。多个任务点的装备、油料以及日常补给只剩下一个通道——直升机分队开辟的空中航线。
安全形势紧张、异国陌生航线、高温环境下运输油料,每一项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面对突如其来的难题,分队集体认真研究方案,决心把任务完成好。由于任务饱和,一个机组有时一天要飞2个架次。第5批分队部署4个多月,飞行员人均飞行时间已经超过300小时。
联合国主管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克鲁瓦搭乘分队直升机对任务区进行视察后,主动与机组人员合影,称赞分队“技术精湛、表现完美”。
当地时间5月8日,中国首批赴阿卜耶伊维和快反分队医生白永超(左一)向第二批分队医务人员介绍医疗装备物资情况。
当地时间5月7日,中国首批赴阿卜耶伊维和快反分队第一梯队官兵准备登上归国的飞机。
当地时间4月27日,中国首批赴阿卜耶伊维和快反分队队员为当地民众送水。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7日,中国首批赴阿卜耶伊维和快反分队在任务区巡逻,队员与当地儿童互动。
当地时间5月10日,中国赴阿卜耶伊维和两批快反分队举行指挥权交接仪式。
走出国门后,官兵对维和使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阿卜耶伊任务区,首批维和快反分队坚持每周两次给附近居民点送水,开展人道主义援助活动70余次。当地儿童拿到玩具之后开心的笑脸、中文课堂上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村民得到救治后发自内心的感谢,都让女队员李善珊觉得,中国维和军人不仅是和平的盾牌,更是希望的使者。“Sunshine(意为阳光)”,当她的名字被学生们这样读出来时,李善珊突然感到一股莫名的自豪——原来自己参加维和,给当地人民“带来阳光般的希望”。
“我们给当地送来的,不只是干净的饮用水、教育的火种和跨越语言的温情,更是一颗颗播撒于红土地上的和平种子。阿卜耶伊的烈日会晒黑我们的皮肤,但挡不住我们浇灌和平希望的热情。”队员曾小明用诗一般的语言写道——中国维和军人,用青春热血写下和平的诗行,用赤诚大爱浇开和平的花朵。
将要离开维和任务区回国,首批分队队员心中生出诸般不舍。
狙击手余永发来到“和平农场”里自己认领的那一片菜地,最后一次浇水、拔草。驾驶员朱宝杰将自己的战车擦了又擦。这个“忠实的伙伴”,陪着他经历了任务区的风风雨雨,从来没有掉过链子。“你把战车呵护好,它就会陪你完成好任务。”朱宝杰的话,是自己的总结,也是对战友的嘱托。
“我的心在北京天安门”——分队营区大门内“忠诚广场”旁的标语,正是维和官兵对祖国的深情告白。
编辑/肖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