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上好哨兵

——武警广东边防六支队“沙头角模范中队”履职尽责纪事

摄影并撰文/王超杰 冯立峰 李建帆 记者 张 雷

“沙头角模范中队”执勤官兵是中英街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每年3月18日,“沙头角模范中队”官兵都会在中英街警世钟前举行宣誓活动。

广东省深圳市沙头角镇,有一条长不到300米、宽不过4米的百年老街,是深圳和香港的分界线。

1898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次年3月16日,中英两国勘界代表来到沙头角勘界,至3月18日完成勘界。这条小街从此有了一个特殊名字——中英街。

对于驻守中英街的武警广东边防六支队“沙头角模范中队”官兵来说,面积不足0.6平方公里的中英街社区,就像祖国母亲身上的一块印迹,既承载着民族的百年屈辱,又见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

每年3月18日,中队官兵都会聚集中英街警世钟前,举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宣誓活动。中队指导员钟思鸣介绍说,警世钟传出的浑厚钟声,激励着一代代官兵坚守岗位,忠诚履行使命。

提起中队官兵,中英街社区很多居民动情地说:“橄榄绿是这条街上最美的色彩!只要看到官兵的身影,大家心里就觉得踏实、安稳!”

“中队的电话就是我们的110,官兵就是我们身边的守护神。”社区居民吴天生讲起了一件往事:几年前,他的老父亲清早散步时突然晕倒,摔得满脸是血。出早操的中队官兵看到后,背起老人就往镇医院跑,多亏抢救及时,老人才转危为安。

改革开放初期,中英街常住居民只有500多人,现在常住人口已增至7000多人。尽管没有派出所,但几十年来社区里没发生过刑事案件。记者翻阅执勤日志看到:中队与香港警方建立了联勤联动、定期会晤、信息共享等机制,近10年来,先后联动执法31次,查处走私案件980宗,抓获外籍偷渡人员2000多名。

中队官兵在中英街上执勤巡逻,要会说客家话、粤语和日常英语。“您好!请出示您的证件。”人员和车辆进出中英街,要持边境管理区特别通行证。中队官兵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查验进出居民和游客的有效证件,每天面对数以万计的人员车辆,官兵们要在哨位执勤8小时以上,敬3000多个军礼。

中队成立爱心小组,护送港深两地小学生进出港上学。
中队荣誉室写满荣光,激励官兵不断奋进。

漫步中英街,两边店铺林立,人流如织。

“这里有‘购物天堂’之称,赶上节假日,每天的人流量达10多万人。”中队长梁均强说,“尽管工作很辛苦,但官兵们的一言一行不能有丝毫马虎。”

历经百年沧桑,中英街是两种社会制度的交汇点。武警边防官兵在这里执勤巡逻,考验无处不在。

2014年4月23日凌晨,中士黄帅正带领两名战士执勤,一名过关男子突然从包里拿出一沓美元,边往黄帅的衣兜里塞边悄悄说:“你辛苦啦,这两万块钱拿去喝茶。”黄帅严词拒绝,要求其接受通关检查。经查,该男子腰间、腿上绑的全是美元。

“拒腐防变,中队干部要带头做好表率,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在前不久中队举行的一次“开门评警”座谈会上,中队党支部一班人向40多名辖区居民代表做出了庄严承诺。

中英街街口,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展,执勤官兵像雕塑一般挺立在哨位上。驻守中英街近半个世纪,中队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9次,33次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一代代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幸福与安宁。

中队官兵坚守岗位,忠诚履行使命。
中队官兵正在野外进行训练。
官兵们在聆听东江纵队老战士讲传统。

编辑/刘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