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民间”锻造救援利剑

——浙江军地紧贴区域实际打造应急救援新模式纪实

摄影并撰文/罗正然 通讯员 唐万里 郑循福 袁逸伦

5月12日,一场“民兵+民间”救援演练在浙江省义乌市举行。31支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救援队伍闻令而动、协同行动,40多种装备器材默契配合、交替作业,产生了力量叠加后功能聚合的化学反应。

笔者在现场目睹了一场抗震救灾演练:某日,义乌市突发“地震”。随着一发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立于义乌市博览中心的大屏幕出现山体滑坡、房屋倒塌、道路断裂等惨烈画面,一场与时间赛跑、跟死神博弈的救援战斗打响。

开展空中水上立体侦察。
直升机携先遣救援组抵达任务区。

人武部调集民兵应急分队,地方民政部门发动民间救援力量,军地迅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军地联合指挥所。不到半小时,一个野战指挥帐蓬搭建完毕,指挥中枢开始运转,救灾行动有序展开……

为实现救援行动令从一处下,劲向一处使,他们按照便于聚合军地领导力量、互通军地情况信息、联手军地调集力量的原则,建立了“市设联合指挥部、县设联合指挥所、队设联合指挥组”的三级指挥体系;按照便于决策、便于协同、便于行动的原则,形成了“政府根据险情提需求、军地集体研究定决心、力量优势互补去行动”的指挥运行方式。

一度,锹镐是民兵参加抢险救援的主要装备,肩扛手抬是作业的主要方式,后来虽然配备了无人机、冲锋舟等装备,但在一些重大险情面前,依然存在装备跟不上需求的困境。

民兵与民间力量联合,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且看这一幕:导演部下达指令,要求全面侦察事发区域受灾情况。不一会儿,从空中传来阵阵轰鸣声,两架直升机盘旋而来,不到5分钟时间,就把近2平方公里的水域搜寻了两遍。

浙江的许多民间救援力量拥有“高大上”的装备器材。这两架直升机就来自义乌民间救援协会,他们“家底”丰厚,目前已拥有4架小型直升机、16台大型挖掘机等装备。这些装备为协会会员个人资产,在协会救援需要时无偿提供救援出勤。

这场救援演练,酷似一场救援装备展览会。水面上,橡皮艇、水陆两栖救援车破浪驰骋;房屋坍塌现场,生命探索仪、挖掘机等装备各展威力;车辆事故现场,切割机、破拆钳等轮流作业……据了解,这次演练共有40多个种类300余台(件)装备器材投入救援行动。

在各个课目演练点位,每个救援单元都有身着迷彩服的民兵和身着救援服的民间力量联手作业,配合默契,一次次“险情”被化解,一个个“受困”群众被救出……民兵应急力量作为骨干力量,民间救援组织作为专业力量, “民兵+民间”的救援模式展现威力,有效提升了救援能力和效率。

警戒组迅速前往指定地点。
救援人员给钢桥加装辅助钢板。
冲锋舟编队搜救 。
迅速转运伤员。

编辑/刘 妍 学员 廖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