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古丽”朵朵开

——西部战区空军新训某旅三位少数民族新兵的故事

摄影并撰文/毛 鑫

“有那么一个地方,张开翅膀乘风破浪;有那么一个地方,歌声悠扬驼铃叮当……”当新疆民谣《有那么一个地方》在西部战区空军新训某旅战术训练场上响起,几名少数民族新兵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曼妙的维吾尔族舞姿中多了几分军人的豪迈铿锵。

近年来,少数民族士兵在该旅入伍新兵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他们怀着梦想而来,在这里开启军旅生涯。今年,在该旅来自新疆的新兵中,就有3位名叫“古丽”的维吾尔族新兵。

“古丽”,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花朵”。且看这3朵美丽的“花儿”在军营如何茁壮成长、绽放芳华。

投身军营,奉献青春。左三为古丽加依娜·马那甫,左二为米日古丽·依米热米孜,右二为孜比古丽·艾莎。

 

孜比古丽·艾莎:突破语言障碍

“古丽,今天学习的‘开保险’‘子弹上膛’是什么意思,你懂了吗?”

“听……懂。”

“古丽,你吃饱了没有?”

“没……事。”

这些听起来有些别扭的对话,是孜比古丽·艾莎和战友们的日常交流。孜比古丽来自新疆图木舒克市,入伍前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说维吾尔语的她,几乎不会说普通话。

孜比古丽·艾莎(左)跟着战友学习汉语发音。
训练场上刮起“最炫民族风”。
 

刚入营时,沟通障碍可难坏了孜比古丽。训练场上的口令听不懂,军歌学不会,意见想法也说不出……新兵李韦见状,主动请缨给孜比古丽当小教员。她教孜比古丽从“稍息、立正”等基础的队列口令说起,从“吃饭、洗漱”等日常生活起居学起。后来,其他战友也纷纷加入帮助孜比古丽的队伍,她们有空就教她学汉语,还在她的普通话学习本上用拼音将每字每句都做了注解。孜比古丽自己也很努力,每天早晨4点半就起床学口令、练发音。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入营两个月,新训旅举办歌唱比赛,孜比古丽自信地站在合唱队里,歌声格外嘹亮。

 

古丽加依娜·马那甫:

家乡很远,战友情很近

古丽加依娜·马那甫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入伍前就读于新疆大学,大二时光荣入伍。

这次是古丽加依娜第一次出远门。从干燥的新疆到潮湿的四川,从家乡的羊肉飘香到驻地的味道麻辣,她真是不太适应驻地的气候和饮食。新训旅想方设法为少数民族战士调剂伙食,给他们买牛羊肉、包饺子,还定期为新兵过集体生日。

古丽加依娜·马那甫进行戴防毒面具训练。
武装奔袭训练中,女兵们相互鼓励,咬牙坚持。

“从小我就有个从军梦,没想到今天梦想能照进现实。家乡很远,但战友情很近,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2018年11月11日,古丽加依娜在“新训日记”里写到:“今天是人民空军成立69周年纪念日。上午的授衔仪式庄严而隆重,听了很多次国歌,这次的感觉却真的不一样……”

 

米日古丽·依米热米孜:坚持的力量

“米日古丽连续6周被评为内务标兵,大家要向她学习。”被点名表扬的米日古丽·依米热米孜来自新疆阿克苏市。在战友们眼中,米日古丽爱笑爱闹、随性洒脱。然而,刚进部队时,她却很自卑。

连队开展写家信、读家书活动,增进各民族战士之间沟通交流。
米日古丽·依米热米孜(左)与战友交流整理内务技巧。

汉字写得不好、普通话说得不标准,米日古丽觉得自己身上没有任何闪光点。直到新训第三周,连队组织内务评比,米日古丽叠的被子被评为优秀,这让她“一下子有了很大信心”。为了将优秀保持下去,米日古丽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整理内务,一直坚持到现在。“没有什么诀窍,简单的‘豆腐块’也需要倾注心血。”

“如果梦想可以起航,希望在蓝色的天上……”米日古丽哼着歌儿,向着心中的下一个“小目标”悄悄发力。她坚信,自己还会创造更多的“优秀”。

编辑/肖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