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相爱相杀”,见证彼此强大

——陆军第73集团军某防空旅与空军某部常态化开展联演联训纪实

摄影并撰文/吴科儒 黄志伟 陈 晨 明 达 唐 乾

 

“敌机”直逼防空阵地。
 

初春时节,浙西丘陵细雨初歇,多架战机在空中呼啸而过,直扑陆军第73集团军某防空旅指挥所。该旅刚完成战场机动进驻预定地域,与之“掰腕”16年的老对手就在此地设下了埋伏,一场陆空对抗在毫无征兆中拉开帷幕。

“虽然接到进驻就打的课目,但还是没想到空军战机来得这么快。”谈起这个“老对手”,该旅领导感慨万千。16年前,该旅和空军某部在一次演练中狭路相逢,双方杀招频出,攻守态势几度变化,难分高下。在战后的复盘总结中,双方毫不客气地指出对手多项短板,但也相互透露出钦佩之情。走下演兵场,他们决定携手常态化开展“互为背景、互为条件、互为对手、互利双赢”的陆空对抗联演联训,在激烈对抗中寻找短板弱项,绝不把问题留到未来战场上。

 

铁路机动。
官兵冒雨装载加固装备。
指挥员下达发射口令。
快速占领阵地。
 

在陆空对抗现场,这对战场“老对手”正激烈厮杀。面对多批次多方向来袭战机,地面防空部队区分模块,在长达数公里的防御阵地密切协同,构成远中近、高中低多重防空火力网。阵地上导弹列阵,雷达飞旋,操作手紧盯荧幕,快速敲击键盘,进行对空目标搜索。

雷达操作手雷宸刚刚捕住“敌机”,怎料“敌机”迅速降低飞行高度,进行超低空突防,并释放强电磁干扰,雷达荧幕顿时满屏雪花,目标信号丢失。雷宸心里一惊,心提到了嗓子眼。面对电磁干扰,连长杨鑫杰快速识别干扰方式,果断采取相应抗干扰措施,重新锁定目标。“G1,导弹发射!”“目标命中!”虽然命中目标,雷宸却冒出一身冷汗:“面对未来战场狡猾的敌人,素质不过硬,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一轮抗击过后,夜幕悄悄降临。为避免暴露目标,防空部队迅速组织夜间微光条件下战场转移,千人百车利用手势、低语、弱光源等方法进行沟通,所有车辆装备在夜暗环境下按时抵达预备阵地,完成隐蔽伪装和发射前准备。夜色中,一架架战鹰升空,迅速完成编队,向防空阵地发起新一轮打击。部署在阵地前沿的防空火炮导弹,根据目标性质和运动特点,区分组织、联合防空、自主抗击。

 

微光条件下吊装导弹。
防核生化袭击训练。
导弹发射升空。
某型导弹模拟训练。
 

“受天气等因素影响,空军常常调整飞行计划,以往我们训练按照计划走,经常遭遇‘没有对手’的尴尬处境,导致训练质效不高。”该旅领导介绍,为最大限度利用好与空军互为条件对抗的训练资源,如今他们组织训练时严格与空军对表,灵活调整工作安排,一旦空军有飞行时,就随即展开对抗性训练。

16年来,双方陆空对抗组织方式从旅团驻训向集团军基地化训练转变,训练内容从基本功训练向带作战背景的群战术训练转变,训练环境由一般环境向复杂电磁环境转变,官兵在瞬息万变的模拟战场清醒看到自身能力的差距,仅防空旅就探索总结出10余项战法成果,攻克20多个训练难题。

 

 

编辑/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