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区里的青春答卷

——陆军某团官兵高原驻训纪事

摄影并撰文/周凯威

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人迹罕至,这里是陆军某团官兵驻训的地方。在这里,时间像是被“冻”住了,水里的鱼儿长不大,地上的小草长不高,官兵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这里真是艰苦。然而,用入伍16年的老兵何小军的话来说,谁都不喜欢苦和累,但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奉献和责任。没有体验过极致艰苦的环境,对于军人而言,未必不是一种缺憾。


 训练中,高原突降大雪。

 官兵开展射击训练。

 官兵进行某型反坦克火箭筒射击训练。


刚结束休假,二级上士朱志彪便跟随部队踏入眼前这个冰封雪裹的世界。一个风雪夜,他和战友们接到命令,紧急铺设一段线路。此时室外温度极低,官兵呼出的空气在面罩上瞬时凝结成白霜。在高原光是行走就已很困难,更何况是负重作业。朱志彪出现了头疼恶心、呼吸急促等反应,疲惫不堪的身体不受控制地晃动起来,差点一头栽进雪地里,好在他及时稳住了身体。在高原,他和战友们都遭遇过不少艰难的状况,但他从来没有退缩,每次执行任务都坚定地站在队伍前头。

当汽车修理技术能手、战士陈嘉豪伸出满是老茧的双手时,人们很难相信这是20岁出头年轻小伙的手。从车底爬出来,陈嘉豪满身油污,那张被强烈紫外线晒得红黑的脸庞上露出腼腆的笑容:“修车是我的特长,我愿意为强军事业奉献所有的智慧和力量。”


 官兵进行格斗训练。

 官兵到达巡逻点位,面向党旗宣誓。

官兵开展枪支分解结合小竞赛。

业余时间,官兵开展文化活动。

训练间隙,官兵进行趣味比赛。


在高原,官兵们除了要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还要学会化解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

下士李勇锋对第一次上高原的感受记忆犹新,高原的雄奇壮美令他震撼。然而,在高原时间长了,这片美景背后就生出了另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荒芜之地,李勇锋和战友们心中都无比渴望生机,哪怕只是一抹绿色。随着物流线路的通达,大家购置了几盆绿植摆在宿舍的桌子上。在战士们的细心打理下,这些植物长得郁郁葱葱。战士们执行任务后归来,第一件事就是凑过来看看绿植,为它们浇水修叶。每到这时,他们内心都会荡漾起一种温柔的情愫。

哈萨克族排长藏合尔对这片高原有着特殊的感情。藏合尔的爷爷半个世纪前也在此驻守,当他得知如今的高原官兵工作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心里非常欣慰,常常勉励藏合尔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条件,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忠诚履行保护祖国的职责。


战士写下的战斗口号,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夕阳下,官兵结束了一天的训练。

官兵开展迫击炮射击训练。

射击训练中,一名战士在调试火炮参数。


“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初上高原,许多官兵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心中的答案愈发清晰。“我们的脚下是国土,眼前是国界,守卫的是和平,它们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官兵们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用血肉之躯在冰雪高原上做出人生选择:上等兵杨威原打算义务兵服役期满就退役回家,现在他决定申请留队转改军士;下士胡凯,这个小时候总喜欢坐在父亲肩膀上望远的士兵,如今站在喀喇昆仑山上,发誓要把自己“站成一座活的界碑”;一级上士王殿伟说服家人,毅然选择延期服役,为祖国和人民继续坚守战位……

这是一张亮眼的成绩单,也是官兵的青春答卷:赴高原驻训以来,该团多次参加上级岗位练兵比武竞赛,荣获2项冠军,21名训练尖子、5个训练先进单位受到表彰,8名教练员被评为首席教练员。不久前,该团二营火力连还在某型反坦克导弹实弹射击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原上的雪下了一场又一场,官兵们也在不断书写着他们的青春故事。



编辑/肖 晔